伊利交出前三季度成绩单:奶粉业务成最大亮点
伊利股份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整体营收达905.64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为104.26亿元,同比下降4.07%。尽管利润小幅下滑,但扣非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1.03亿元,同比增长18.73%,显示出公司核心主业的盈利质量显著提升。从业务结构看,最引人注目的是奶粉及奶制品板块实现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13.74%,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分季度来看,第三季度营收为285.64亿元,同比微降1.63%,归母净利润32.26亿元,同比下降3.35%。虽然短期增速承压,但从产品类别分析,液体乳仍以549.39亿元的收入稳居行业第一,冷饮业务也实现94.2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3%,连续三十年保持市占率领先。与此同时,经销商总数增至17,779家,较上年同期净增530家,渠道扩张仍在稳步推进。
奶粉“第二曲线”全面爆发,不只是数字增长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时我并不意外——但依然感到震撼。奶粉业务同比增长13.74%,在当前婴配粉整体市场趋缓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长期战略的兑现。从公告和媒体报道中可以清晰看到,伊利依托二十余年母乳研究积累,在HMO、乳铁蛋白等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并快速转化为产品力。金领冠系列完成配方焕新,推出珍护铂萃、淳萃等高端新品,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还成功打入香港、沙特等地。
更让我看重的是,这不再是一个单一产品的胜利,而是体系化能力的体现。研发、渠道、品牌三者协同发力,让“第二增长曲线”真正跑了起来。相比之下,液体乳虽仍是基本盘,但增长趋于平稳;而奶粉板块的高增长叠加高毛利属性,正在重塑公司的盈利结构。
我为什么依然看好伊利?
我认为市场目前可能低估了伊利的转型深度。虽然三季度现金流净额下降32.23%,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超四成,但这与公司在建工程投入、海外布局扩展有关,并不意味着经营恶化。相反,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18.73%,说明主业运营效率在提升。
另外,公司拟派发30.36亿元中期分红,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已达585.66亿元,长期回报股东的态度明确。尽管短期股价受大盘影响处于空方主导区间,主力资金却连续五日净流入合计3.81亿元,说明有资金在逢低布局。
我的判断是:伊利已从“规模驱动”转向“结构+质量驱动”。奶粉、冷饮、健康饮品等多元增长极逐步成型,全球化步伐也在加快。面对消费分级趋势,它既能守住基本盘,又能通过高频创新打开新增量——这才是龙头真正的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