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4月30日,伊利股份(600887.SH)(下称“伊利”)召开2024财年业绩交流会,管理层与投资者分享了公司今年的经营规划,并释放了一些行业性的积极信号。
伊利董事长潘刚认为,乳制品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而结构化升级的机会已经开始。
在不确定环境里给予更多确定性
2024年,乳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上游原奶产量增加、下游消费需求不足,乳企业绩普遍承压,即便是行业“老大”也难独善其身。
伊利去年营业收入为1157.8亿元,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若单看数据本身,两项指标均有所下滑。
不过放眼行业,伊利整体营收规模依然稳居亚洲乳业第一,仍然是行业最赚钱的公司,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为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盈利能力在整个消费板块也称得上稳健。
潘刚在乳制品行业已深耕三十多年,在他看来,这个产业链条长且复杂。乳企最大的挑战在于,必须同时应对上游供应波动和下游需求变化的双重影响。
面对供需矛盾加剧,伊利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是:低库存、稳价盘,让经销商有信心。
“不盈利,就没有信心。”潘刚在业绩会上谈道,公司去年年初观察到一些经销商的库存上升、盈利能力下滑、产品新鲜度下降,于是迅速帮助他们理顺渠道、控制进货节奏。得益于此,公司在行业需求尚未完全回升的情况下,渠道库存和经销商盈利均保持在健康水平。
在潘刚看来,迅速应对行业变化,高效利用资源,各业务及渠道的均衡发展,是伊利能在不确定环境中,给予投资者更多确定性的能力。
伊利几年前就规划,每项业务都要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平,“如同木桶效应,只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够有持续的蓄水能力”。
从业务成果来看,伊利的确做到并维持了许多“第一”。
2024年公司液态奶业务、冷饮业务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奶粉整体销量位居市场第一。
其中,奶粉及奶制品板块规模已达296.75亿元,创历史新高。并在婴幼儿奶粉细分市场“坐二冲一”,金领冠品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是增速最快的头部品牌。此外,餐饮专业客户的奶酪to b业务和海外业务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水芙蓉摄
努力实现9%的净利率目标
经历近两年乳制品行业的深度调整,部分投资者对行业未来有所担忧,伊利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
公司对乳制品长期发展的信心从未动摇,甚至看到了一些行业机遇。例如,线上渠道销售的增长、一线城市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乳制品消费结构升级的机会。
伊利认为,功能性乳制品和深加工项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市场还处于待开发阶段,如针对儿童、健身人士、中老年人,都有各自的高消费需求,人口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增大需求。目前公司已经和北京同仁堂展开合作,推出7款产品。
投资者问答环节,管理层还表达了对to B业务的看好。
随着茶饮、烘焙、西餐等业态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含乳产品的接受度提升,市场稳健增长态势明显,行业规模大约在三四百亿元。目前,乳企在b端寻求新增长已形成大趋势,伊利也已和现制茶饮合作,提供奶盖、厚乳等定制化原料。
这些创新已经为公司带来实质性增长,去年新品收入占比超15%。

左宇摄
伊利认为,今年将是轻装上阵、迈入新增长轨道的一年。其定下了营业总收入1190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的经营目标。管理层还表示,将提高费用使用效率,努力实现9%的净利润率目标。
情况已经开始好转。
第一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制定下一个五年战略目标,届时将规划收入和盈利的详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