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电力刚刚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经营数据,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7-9月,公司控股企业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双双同比下降14.42%,而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也分别下降6.36%和6.21%。这个数字一出,市场难免有些波动——毕竟作为国内领先的能源上市公司之一,国投电力的每一步动向都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
从具体数据来看,水电和火电是这次下滑的“主因”。雅砻江水电在第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减少16.02%,虽然全年累计来看仅微降0.78%,但小三峡因黄河上游来水偏少,发电量大幅下滑超21%。火电方面更明显,广西钦州、福建湄洲湾等项目发电量降幅普遍在20%-34%之间,导致火电整体发电量同比下降近19%。相比之下,风电基本持平,光伏则成为唯一亮点——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38.48%,贡献显著。
电价方面也不容乐观。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平均上网电价为0.346元/千瓦时,同比下降3.9%。公告解释称,这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高电价的火电占比下降;二是部分区域中长期交易电价走低;三是无补贴新能源项目比例上升,拉低了整体电价水平。
不过也有积极信号。公司在三季度新增66万千瓦装机容量,来自华夏电力5号机组投产。截至9月底,总控股装机已达4,474.85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达584.94万千瓦,风电398.8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特别是光伏,在多个新项目陆续并网后,已成为增长主力。
我的看法
说实话,这份数据不算亮眼,但我并不悲观。在我看来,发电量下滑更多是外部环境所致——来水不足、风光资源波动、区域电力结构变化,这些都不是公司能完全掌控的。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转型方向:正在从传统水电火电巨头,转向以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平台。
光伏的强劲增长不是偶然,而是战略落地的结果。而储能装机已达53.16万千瓦,说明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布局上已有实质性进展。虽然短期电价承压,但长期看,随着绿电交易机制完善、碳资产价值显现,新能源占比越高,未来的盈利弹性反而可能越大。
当然,挑战也现实存在。比如火电受挤压、电价结构性下行,对利润有直接影响。但换个角度想,国投电力的资产质量依然扎实,雅砻江这样的优质水电资产仍是“现金奶牛”,支撑整个体系平稳过渡。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份让人兴奋的财报,但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国投电力正在 quietly 转型。我不指望它短期内爆发,但在能源变革的大周期里,这种稳扎稳打的选手,往往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