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终于要易主了。
就在国庆长假前夜,这家曾因创始人离世后爆发“父子争权、继母搅局”大戏而登上热搜的上市公司,正式宣布控制权即将变更。根据9月30日公告,江苏新扬子商贸、TCL产业投资、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等组成的联合体已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将以约32.84亿元受让杉杉股份23.36%股权的控制权。这意味着,曾经叱咤商界的“杉杉系”彻底告别郑永刚家族时代,迎来新的掌舵人——被称为“民营船王”的72岁企业家任元林。
这场变局背后,是一场持续两年多的家族内斗悲剧。2023年2月郑永刚突发离世后,其子郑驹迅速接任董事长,但遗孀周婷以法定继承人身份提出异议,双方围绕董事会席位、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展开激烈博弈。股权冻结、融资受阻、供应商断供、管理层分裂……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拖垮了公司的资金链。2025年2月,杉杉集团被裁定破产重整,同年6月,郑驹所持股份被司法强制执行,彻底退出舞台。至此,无论是“嫡子继位”还是“继母掌权”,都成了过去式,企业命运最终交到了外部资本手中。
而今,任元林的入主被视为一次“救赎式接盘”。他不仅是扬子江船业集团的创始人,更通过扬子江金控布局金融与投资版图。此次主导重组的新扬子商贸,正是其在国内的核心投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整设置了36个月限售期,且明确承诺股权结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短期套现的担忧。
我怎么看这一局?
说实话,看到杉杉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心里并不轻松。我始终认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资本更替,而是中国民营企业治理困境的一次集中暴露。郑永刚能把一家服装厂做成全球负极材料龙头,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没能在生前建立一套脱离个人权威的治理体系,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现在任元林接手的,是一家业务仍在运转、技术底子尚存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说明基本面已有回暖迹象;偏光片业务全球领先,负极材料也仍具竞争力。但挑战同样清晰:行业产能过剩、对手虎视眈眈、内部文化撕裂。他带来的不只是资金,更是产业协同的可能性——比如扬子江船业正在推进的LNG清洁能源项目,与杉杉在新能源材料上的布局存在天然契合点。TCL产投的加入,也可能打通显示与材料之间的产业链闭环。
但我最关心的,不是这些资源整合能不能落地,而是能否重建一家企业的“信任生态”。股东的信任、员工的信任、市场的信任,在过去两年已被严重消耗。真正的考验,不在资本运作,而在治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