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悄悄搭上了AI快车,它的故事让我想起寒武纪
你们发现没有?远东股份最近发布的半年报里,藏着个有意思的细节——这家传统印象里的"电缆老字号",现在每赚100块钱就有接近4块钱来自AI、算力这些新业务。更意外的是,这块收入二季度环比暴增了三倍多,比当年寒武纪刚切入AI芯片赛道时的增速还猛。
我翻了下他们的业务清单,从给数据中心做液冷散热,到给AI服务器供高速铜缆,甚至机器人关节里的特种线缆都包圆了。这种"给AI淘金潮卖铲子"的玩法,让我想起2023年那波算力行情里,光模块企业闷声发财的场景。当时中际旭创这些公司靠着给英伟达供货,股价半年翻倍都不止。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押韵的旋律很耳熟
还记得2024年国产算力链的主升浪吗?寒武纪、海光信息这些企业,就是在拿到大客户认证代码后开启暴涨模式的。现在远东股份披露的客户名单——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百度云计算中心,还有那个神秘的"全球顶尖AI芯片公司",简直是把当年的剧本换了主演重新上映。
不过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当年算力硬件涨完第一波后,资金开始往中游的科大讯飞这些应用端跑。这次远东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同时布局了机器人线缆和智驾数据传输线,等于在硬件和应用之间架了座桥。这种打法,倒是比纯硬件厂商多了层安全垫。
当传统行业玩家开始"不务正业"
说实话,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现金流表现。通常转型期的企业都会经历"青黄不接",但这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翻了两倍多。这说明新业务不是靠烧钱硬撑,而是实打实能带来真金白银。这让我联想到万马股份当初跨界充电桩时,也是靠传统电缆业务输血,等新业务长成参天大树。
不过啊(这里得敲黑板),咱们得清醒认识到:现在他们AI相关业务占比还不到4%,要复制通信ETF当年40%涨幅的神话,得看后续客户拓展能不能持续超预期。特别是那个正在测试导入的液冷板业务,如果能打进英伟达供应链,可能就是下一个爆点。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当一家有40年积淀的企业开始用电缆手艺给AI时代"接线搭桥",这种老树发新芽的故事确实诱人。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是所有转型都能成为科大讯飞,也可能是另一个"伪AI概念"。要不要搭这班车,诸位还得自己掂量手上的车票够不够硬气。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他们给数据中心做的HVLP铜箔,其实就是防止服务器"发烧"的退烧贴,这比喻是不是还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