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股份正在悄悄爆发。
就在今天,一份来自天风证券的研报把这家公司重新推到了聚光灯下——2025年上半年,远东股份实现营收129.76亿元,同比增长14.38%,单二季度营收高达81.02亿元,环比猛增66.24%;归母净利润更是翻了两倍多,达到1.44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贡献了0.98亿元,环比增幅超112%。更亮眼的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3亿元,同比暴涨220.68%。这一连串数据背后,不是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一场围绕“电能+算力+AI”的系统性布局正在逐步兑现。
公司以40年电力能源产业积累为根基,构建起“智能缆网为主体,智能电池、智慧机场为两翼”的产业架构。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在新兴领域的落子速度。在人工智能、算力和机器人赛道,远东已经切入液冷技术、高速铜缆、空芯光纤、HVLP铜箔、AI服务器电源、机器人线缆等多个关键环节。2025年上半年,仅这三大新兴领域就贡献了4.8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04.61%,第二季度环比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377.25%。这种指数级增长的背后,是客户结构的实质性突破:公司已为中国电信京津冀数据中心、阿里乌兰察布云基地、百度阳泉云计算中心等200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提供配套支持,并成功获得全球顶尖AI芯片公司及国内头部算力芯片企业的供应商代码,部分产品如电源线、车载线已实现批量供货,液冷板、智驾数据线等也处于测试导入阶段。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些细节时,第一反应是惊讶。一家传统电缆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向AI基础设施供应链的跃迁,绝非偶然。这不是简单地贴个概念标签,而是实打实的技术迭代与客户验证。尤其在全球AI算力扩张加速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对高效散热、高密度连接和低延迟传输的需求呈几何级上升,远东在高速连接器、液冷系统组件上的提前卡位,恰好踩中了这场硬件革命的脉搏。
我认为,市场目前可能仍低估了它的转型深度。尽管当前股价有所波动(最新价6.70元,跌幅4.96%),但天风证券给出的目标价为10.56元,对应2026年44倍PE,在可比公司中具备估值修复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更多产品进入全球AI产业链核心供应体系,其成长逻辑将从“预期驱动”转向“订单驱动”。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股东质押、盈利结构性波动等问题仍需持续跟踪。
但不可否认的是,远东股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做电线电缆的老厂。它正试图成为AI时代底层能源与信号传输的重要支撑者。如果这个路径继续走通,未来的想象空间,或许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