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胰岛素企业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然而,最重要、最关键乃至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格局。
抛砖引玉。我认为胰岛素行业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竞争对手分析
1. 胰岛素接续采购企业名录
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通化东宝、甘李药业、联邦制药、合肥天麦、亿帆制药、江苏万邦、东阳光、亚东生物(科兴生物)11家。
2. 市场预测
第一财经:“预计到2027年集采再次续标后,国内胰岛素市场参与者将至少有三分之一会选择退出。”
意味着11家药企中有4-5家退出。
3. 数据验证
2024年度、2025年一季度合肥天麦、亿帆制药、江苏万邦、东阳光、亚东生物(科兴生物)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销售数据。观察“赤脚的”药企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4. 新玩家分析
2021年(首轮集采)以来,获得生产批文的胰岛素、GLP-1新玩家商业化进程。说明:新玩家即便获得生产批文,也不代表获得市场,更不代表能够实现商业化。
5. 胰岛素市场壁垒:生产线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规模化大生产技术壁垒;销售渠道护城河。
6. 联邦制药
胰岛素不是联邦制药的主营业务,联邦制药是抗生素龙头企业。胰岛素收入占比或不超过联邦制药营业总收入10%。联邦制药胰岛素体量远低于通化东宝、甘李药业。
结论:经过两轮胰岛素集采,“小玩家难以为继,新玩家望而却步”,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竞争对手越来越少。
二.国产替代
1. 外资三巨头战略性(逐渐)退出二代胰岛素、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市场。收集2024年度、2025年一季度二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销售数据进行验证。
2. 外资三巨头将重点转移至GLP-1等创新药领域(如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礼来替尔泊尼)
三. 胰岛素市场自然增长潜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出现明显增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06年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由4000万人猛增至1.41亿人。与此相对应的,2006年时我国胰岛素市场规模仅23亿元,此后迅速扩容。根据智研数据,2013年-2021年,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由102.4亿元上升至26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5%。
2024年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基本实现。
四.新产品上市(略)
五.胰岛素出海(略)
除外资三巨头、通化东宝、甘李药业、联邦制药外,全球能够规模化生产胰岛素的企业很少(印度一家)。大家自行搜索一下。
六. 2028年胰岛素集采
国家集采政策(唯低价中标)调整;未来几年资金大放水推动全社会产品价格上涨;(第一财经)“胰岛素集采价格已十分接近小厂商生产成本”等因素客观存在,下一轮胰岛素采集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们甚至认为,不排除门冬胰岛素价格上涨的可能性(甘精胰岛素价格不太好说)。
…
参考阅读:
【通化东宝研究】解析胰岛素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网页链接
结语:
国家药品集采以来,从抗生素龙头联邦制药、大输液龙头科伦药业等企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剩者为王,熬过冬天,迎来春天!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