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免税店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近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组合拳精准聚焦消费升级需求与市场发展痛点,通过多维创新举措激活免税经济潜力,为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注入强劲动力。
在商品结构上,政策明确支持口岸及市内免税店扩大国产品销售,鼓励引入老字号、文创、非遗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推动优质国货借免税渠道“走出去”。
具体来看,《通知》进一步扩大免税店经营品类,将更多便于携带的消费品纳入经营范围,比如,新增手机、微型无人机、运动用品、保健食品、非处方药、宠物食品等热销商品,极大丰富了旅客购物选择。
11月13日,在王府井工美大厦,许多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艺术摆件等文创礼品柜台前,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驻足问询。“以前外国游客来中国游玩,普遍买的是丝绸、茶叶,现在随着免税政策的扩围,无人机、文创潮玩等成了大家热衷选购伴手礼。”王府井工美大厦工作人员介绍。据悉,此前大疆无人机就以过硬品质获得外籍游客青睐,此次《通知》发布,预计会进一步打通国货出海的免税通道。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认为,《通知》旨在进一步发挥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作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促进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通知》品类扩容覆盖了民生热点,精准匹配了中外旅客多元化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购物便捷度的提升,政策红利初步显现,消费提振效应加速释放。
来自海南商务部门的消息显示,《通知》实施首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已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34.86%。长期来看,该政策通过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将进一步提振内循环市场发展。
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吴京芳表示,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离岛免税政策将继续实施。此前,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释放离岛免税政策效应,更好满足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并定于11月1日起实施。
新政策旨在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购物需求。新政一大亮点是扩大了政策适用人群。离境旅客原来主要通过市内免税店、出境免税店、离境退税商店进行免税购物。近年来,随着离岛免税政策不断优化,在原有购物渠道基础上,允许离境旅客在离岛免税店购物消费,提升了离境旅客购物便利度,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相比原来离岛免税涵盖45大类商品,调整后的离岛免税商品共47大类,新增宠物用品,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更好满足旅客购物需求。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独有的财税政策,离岛免税自2011年试点以来,财政部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优化激发海南消费市场活力。2020年进一步实施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有关数据显示,离岛免税政策实施5年来,海关累计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约1958亿元,购物人数约2858万人次,购物件数约2.4亿件,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