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软件股价连续两日大幅波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根据公告信息,公司股票在2025年11月17日和1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已构成《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所定义的异常波动情形。对此,控股股东浪潮集团回应称,截至11月18日,并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包括重组、发行、收购、资产注入等。这意味着此次股价异动并非由公司基本面变化或重大利好消息直接驱动。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这一轮上涨来得迅猛。11月18日当天,浪潮软件涨停,涨幅达10.01%,收盘价为21.66元,成交额高达1.82亿元,换手率2.59%。其主力资金净流入3447.76万元,已是连续第二日获主力净流入,近20日累计净流入超3.25亿元。技术面上也出现积极信号:MACD形成金叉,平均成本约18.04元,当前股价已突破前期筹码密集区,短期趋势偏强。这些数据表明,资金正在主动介入,市场情绪明显升温。
但我得说,这波行情的背后更多是题材与情绪的共振,而非业绩支撑。翻看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7.27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2.11亿元,同比下滑超过122%。这样的基本面显然难以匹配当前的估值水平。真正推动股价的是它身上的多重热门标签——DRG/DIP医疗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国资云背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名单,再加上AI应用概念被市场热炒,让它成了资金眼中的“信创情绪标杆”。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尽管散户数量在减少(股东户数下降6.32%),但人均持股上升,且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财通资管旗下数字经济基金也在持续持仓。这说明部分机构资金在悄然布局。结合整个IT服务板块当日获得18.8亿元主力净流入的大环境,浪潮软件更像是这场结构性行情中的受益者之一。
不过冷静想想,政策催化虽强,但落地节奏和盈利能力才是长期胜负手。公司在数字政府、智慧教育等领域确有积累,但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可持续订单,仍是未知数。目前股价已逼近关键压力位,若后续无法放量突破,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在我看来,浪潮软件的这波异动,是一次典型的主题投资演绎——借着AI+信创的风口,把一家基本面承压的企业推上了舞台中央。短期热度或许还能延续,但投资者真要下注,还得看它能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转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