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刚刚发了一则措辞严肃的声明,直指其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荷兰方面至今未对恢复控制权的沟通提议作出任何实质性回应。这事听着像是企业内部治理问题,但背后牵扯的是中荷两国政府的角力、全球功率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甚至折当前地缘政治下跨国企业生存的复杂现实。
事情的脉络其实很清晰:2025年9月底,荷兰经济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一项老旧法律发布行政令,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与业务调整权。紧接着,10月1日,安世荷兰方面向企业法庭申请紧急措施,法院裁定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的执行董事职务,并将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这相当于在法律层面切断了闻泰对这家子公司的控制。尽管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宣布暂停该行政令,看似释放缓和信号,但关键点在于:法院的紧急裁决依然有效,闻泰的实际控制权并未恢复。
更让局面雪上加霜的是,根据闻泰科技11月23日发布的声明,他们在中国相关部门支持下,已多次主动释放善意,提出建设性沟通方案,希望协商解决争端,保障全球客户供应链安全。然而,安世荷兰方面至今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回应。这种“单方面沉默”,不仅让母公司陷入被动,也被视为可能加剧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的风险因素——毕竟安世是全球领先的功率器件供应商,尤其在汽车电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交付一旦持续受阻,影响将波及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
说实话,看到这一步,我心里五味杂陈。从商业逻辑看,闻泰收购安世本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成功案例,也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却因一纸外国政府行政干预,导致母子公司之间出现治理断裂,实在令人唏嘘。我始终认为,企业跨国经营应基于规则与契约精神,而不是被政治标签绑架。荷兰此举表面打着“安全”旗号,实则难逃受外部势力影响之嫌,最终反噬自身产业链,教训不可谓不深。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争端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极端脆弱性。一个国家的政策突变,就能让横跨欧亚的生产链条瞬间停摆。而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的应对——既通过合规手段实施反制,又稳住国内封测产能、保障客户交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供应链韧性与战略定力。
眼下,暂停行政令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能否彻底撤销裁决、归还股东权利。如果安世荷兰继续回避沟通,那所谓的“建设性解决”恐怕只会沦为一句空话。我对闻泰的立场表示理解和支持:合法控制权不是施舍,而是投资与责任的体现。希望各方能真正回到谈判桌前,别再让全球产业为一场本可避免的博弈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