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97.69亿元,同比下降44%,但归母净利润却达到15.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5.09%。单看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77.38%至44.27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反而同比增长279.29%至10.4亿元。
这种营收与净利润走势背离的现象,源于公司业务结构的深度调整。随着产品集成业务逐步剥离,该业务板块的收入和亏损幅度同比显著减少。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产品集成业务收入仅占公司总营收的2.5%,而半导体业务收入达到43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2%。
深入分析半导体业务表现,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中国市场。第三季度,公司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收入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14%,占全球总收入比重达49.29%。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6%,AI服务器、AI PC等计算设备及工业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从产品维度看,MOSFET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3%,逻辑芯片及模拟芯片收入增长超15%,宽禁带与IGBT产品收入规模同比实现约三倍增长。
财务质量改善同样值得关注。由于产品集成业务对资金占用减少,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3.15%至54.22亿元。同时,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四项费用同比普降,降幅分别为0.52%、16.43%、27.46%和12.04%。
然而,这份亮眼财报背后隐藏着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在三季报中明确提示,若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在2025年末前无法恢复,可能面临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阶段性下调风险。这一警示直接指向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事件。
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核心半导体资产,其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排名已从2019年的第11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3位,在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达到约12%。该公司的动荡无疑将对闻泰科技未来业绩构成实质性影响。
从最新进展看,安世中国与荷兰总部已陷入拉锯战。安世中国在10月23日发布的《致客户信》中驳斥了荷兰管理层关于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的质疑,强调所有在华产品均符合标准。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已就此事明确发声,中荷双方正通过外交渠道进行沟通。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闻泰科技商誉账面价值为214.97亿元,主要源于此前收购闻泰通讯和安世集团股权时形成。这一巨额商誉的存在,使得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紧迫。
当前局面下,闻泰科技正处于业绩高增长与外部风险并存的特殊阶段。半导体业务的结构性增长与产品集成业务的战略性剥离,共同塑造了公司当前的盈利改善趋势。但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归属的不确定性,为公司未来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后续发展将取决于外交沟通结果与安世半导体治理结构的最终安排。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