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控制权的争夺战围绕安世半导体(Nexperia)展开。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因政治干预被强制接管,中国商务部随即暂停其中国工厂出口许可。
全球汽车供应链因这场风波而陷入危机,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告,车企或面临数周内停产风险;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确认,断供或将对会员公司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在此情况下,闻泰科技及其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已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焦点。
10月24日晚间,闻泰科技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半导体业务中,中国市场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49.29%,继续扮演“增长核心”角色。
不过,公司三季报中也揭示了风险称,若安世控制权在2025年末前无法恢复,公司可能面临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阶段性下调风险。
三季度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12.2%
2025年,闻泰科技持续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并完成部分产品集成业务子公司的出售。
在这一影响下,2025年第三季度,闻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4.27亿元,同比下降77.38%;而随着产品集成业务出售,产品集成业务亏损幅度同比减少,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9.29%。

出售集成业务之后,半导体业务成为闻泰科技的主要业务板块,安世半导体正是公司的核心子公司。
根据披露,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2.20%,毛利率为34.56%,对应净利润7.24亿元。
从销售区域看,中国市场持续扮演“增长核心”角色。根据披露,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收入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14%。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6%,AI(人工智能)服务器、AI PC(人工智能电脑)等计算设备及工业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中国市场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49.29%,继续成为公司增长最快、战略优先级最高的地区。
海外市场则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除中国外的亚洲市场实现中个位数同比增长,其中韩国等地区受新能源车型需求带动,汽车客户收入增长明显;欧洲地区延续第二季度末的补库存趋势,同比增长超10%,汽车Tier1(一级供应商)及工业客户需求显著回暖。美洲地区在汽车和工业需求双重驱动下,同比增长约14%。
公司提示收入、利润下调风险
就外界关注的安世半导体情况,闻泰科技在三季报中作出了专门回应。
闻泰科技表示,由于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难以具体量化,半导体业务后续能否延续前三季度的良好发展势头存在不确定性。若2025年末前安世控制权无法恢复,公司可能面临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阶段性下调的风险。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垂直整合制造)龙头厂商,是闻泰科技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和业务核心。财报显示,仅2024年,半导体业务便为公司贡献了147.1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2.97亿元的净利润。
10月24日,半导体行业人士陈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干预已超出企业层面。从公司公告判断,闻泰科技自身对事态后续发展尚不明确,最终解决有待官方的进一步磋商。
围绕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问题,安世中国与安世半导体近期相继对外发声,其中安世中国态度坚决。10月19日,安世中国在官方公众号发文,强调国内公司独立运营,员工有权拒绝执行未经法定代表人同意的任何外部指令;10月23日,安世中国再度发文重申业务正常且“不受任何外部单方面的影响”。
陈启就此指出,从近期各方的表态来看,安世半导体中方股东与荷兰籍高管之间的管理分歧正日益公开化。他认为,即便官方层面就控制权事件得出明确结论,双方之间已出现的裂痕能否彻底弥合,目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0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安世半导体相关事件联系闻泰科技,未获得公告以外信息。
10月23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官微发布关于安世半导体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张秋明先生任职效力的郑重声明。
其中提到,为确保安世半导体在全球以及中国市场的业务连续性与管理稳定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指导精神,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安世中国”)现就近期荷兰总部单方面免去张秋明先生销售市场部副总裁职务一事,发表如下正式声明:
一、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二、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
三、张秋明先生职权范围内的行为代表安世中国;
四、安世中国业务运营一切正常,目前,安世中国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营及对外合作均在法律与管理制度框架下有序、正常开展,不受任何外部单方面决定的影响。我们完全有能力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