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SH600745)$ 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
2019年闻泰掏出300多亿买下安世半导体时,外界都觉得闻泰这是“捡了个大宝贝”,当时安世的车规级芯片全球排第二,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所有人都以为闻泰肯定会守着荷兰的工厂过日子。
可没人想到,闻泰刚完成交割,连庆功宴都没办,就悄悄派了20个技术专家飞赴荷兰奈梅亨的安世工厂。
这群人到了安世的荷兰工厂,天天跟在当地老工程师屁股后面转,车间里的设备怎么调参数、芯片生产每一步该怎么弄、甚至连原材料用的是哪家的、具体规格是多少,都拿个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
没等荷兰那边反应过来,闻泰在国内就忙活开了 —— 东莞、南京的新厂子悄悄动工,生产线搭的时候全照着从荷兰学来的样子,还偷偷加了点 “小心思”,比如装了自动化机械臂,比荷兰那套老生产线干活还快三成。当时还有人说闻泰瞎折腾,放着现成的欧洲工厂不用,非要自己花钱建,纯属浪费。
可后来的事儿一出来,大家才知道这哪是浪费?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车规级芯片供不应求,特斯拉、比亚迪都来抢货。当时安世荷兰工厂因为能源危机减产,不少车企急得跳脚,可闻泰的东莞工厂24小时连轴转,不仅满足了国内车企的需求,还把芯片卖给了东南亚的车企,一年就赚回了当初收购成本的一半。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闻泰把产能迁回国内,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提前铺好了“安全垫”——不管欧洲那边怎么折腾,国内的产能都能稳住供应链,还能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东风扩大市场。
到 2023 年的时候,安世差不多八成的芯片都是国内厂子造的,国内像比亚迪、特斯拉要芯片,当天从东莞发货就能到,再也不用等荷兰那边动不动就因为能源不够、工人罢工耽误交货。
更绝的是,闻泰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他们在荷兰留了研发团队,但核心的封装测试、量产环节全放在国内。比如安世最赚钱的功率芯片,荷兰研发团队搞出原型后,国内基地马上就能量产,成本还比欧洲低40%。
2025年荷兰政府突然冻结安世荷兰研发账户,想断了芯片的技术迭代。结果发现压根没用 —— 闻泰早就在国内搞起了研发,连生产芯片的设备都是国内自己造的,原材料也换成了江西的硅料。这一下彻底反过来了,以前是中国看荷兰脸色,现在荷兰得求着闻泰供应配件。
现在再看,闻泰这步棋有多高明?要是当初守着荷兰的产能,现在早被地缘政治折腾得焦头烂额;可现在中国基地不仅成了安世的“主力工厂”,还搞出了国产SiC模块,性能比荷兰的还强,连宝马、大众都来中国采购。
这也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搞海外并购,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算好长远的供应链安全,这样才能真正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