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SH600745)$ 荷兰政府已经发现,冻结闻泰科技股权事件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那样发展,而是开始失控了!中国一系列反制措施出台后,荷兰已经疲于应付并且不知所措了!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对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关联主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冻结所有资产、知识产权及人员调整权限。
这项基于冷战时期《物资供应法》的行政命令,将一家年营收147亿元、为当地贡献1.3亿欧元税收的半导体巨头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但真正让局势失控的,是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的紧急裁决——在未开庭的情况下,法院直接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董事职务,并将99.99%的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这场司法行动的"精准配合"令人侧目。安世半导体三位外籍高管(荷兰籍首席法务官、德国籍CFO与COO)在政府行动次日便提交紧急请求,其诉求与荷兰指令形成完美闭环。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商务部9月刚发布的"关联方规则"将出口管制延伸至中企持股超50%的子公司,而安世半导体恰好卡在这个红线之上。
当荷兰法院的裁决文书传到中国东莞,安世半导体8万平方米的封装基地立即拉响警报。这里生产的功率半导体占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12%的份额,是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出口管制令直击要害: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这项精准打击让荷兰政府"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宣言沦为笑柄——失去中国产能支撑的安世,瞬间从供应链关键节点变成断裂风险源。
资本市场最先嗅到危机。10月13日闻泰科技复牌首日,32亿资金疯狂出逃导致股价跌停。而在欧洲,博世、大陆集团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开始紧急启动替代供应商预案。
据内部文件显示,某德系车企已将安世芯片的库存周期从8周延长至24周,这种"过度储备"正在推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
中国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32家会员企业发布声明,直指荷兰行为破坏全球半导体生态。
与此同时,商务部启动《反外国制裁法》相关程序,将重晶石、钴等17种战略矿产纳入出口许可管理清单——这些材料恰是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生产极紫外光刻机的关键原料。
法律层面同样暗流涌动。10月7日,荷兰法院指定的独立董事刚到岗,便收到来自北京的律师函:依据中国《对外关系法》,任何非中国籍人士担任中企关键管理职位,需经中国政府备案。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让原本想通过司法程序控制安世的计划陷入僵局。
10月1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欧洲工厂的原材料库存仅够维持14天生产,而其中国工厂因出口管制已暂停向欧洲发货。
更戏剧性的是,荷兰政府10月16日凌晨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是否要部分解除冻结令——他们发现,冻结中企资产导致的相关产业损失,已超过安世半导体每年缴纳的税款总额。
这场博弈暴露出西方"规则武器化"的致命缺陷。当荷兰试图用行政手段重构企业股权时,中国用市场规则和资源掌控权进行了对等反击。
安世半导体事件或许会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转折点:当政治干预突破商业底线,所有跨国企业都将重新评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这场持续半个月的跨国拉锯战,究竟会成为中企海外投资的"滑铁卢",还是推动全球产业链去政治化的"催化剂"?或许正如某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所言:"当有人试图用权力改变市场规则时,市场总会用更残酷的方式教他们重新认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