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遇危机,格力电器受牵连
2025年10月14日,闻泰科技因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突发状况,股价迎来无量一字跌停,50亿元的封单额度凸显市场恐慌。这一风波不仅重创闻泰科技自身,也让其重要股东格力电器陷入持股市值缩水的困境。

核心子公司陷入“失控”困境
此次闻泰科技股价暴跌的根源,在于其半导体业务核心平台——安世半导体(含安世半导体控股,合称“安世”)遭遇监管与司法双重制约。
荷兰相关部门率先采取行动。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发布部长令,要求安世旗下全球30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10月1日,安世外籍高管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提交紧急申请,该法庭未经庭审便即时生效多项措施,包括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的相关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控股股份交由独立第三方托管。10月7日,企业法庭进一步裁决,任命外籍人士担任安世关键职务并赋予决定性投票权,同时将安世绝大部分股份委托专人管理。
目前,安世日常经营虽在继续,但运营效率已受影响。闻泰科技暂时丧失对安世半导体控股剩余99股的股东权利,包括治理权与投票权,对安世的控制权被暂时削弱。
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作为全球知名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厂商,其生产基地遍布荷兰、德国、英国及中国等地。闻泰科技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多阶段收购,以超300亿元的总代价获得安世控股权。2024年,安世营收达147亿元,位列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第三;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收入78.2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1%,足见安世对闻泰科技的战略重要性。
格力电器成“躺枪”受害者
在闻泰科技的股东阵营中,格力电器是不容忽视的“深度参与者”。2018年,董明珠宣布“500亿造芯”计划,格力电器除自建造芯公司外,还通过资金支持与闻泰科技合作,助力其收购安世半导体。
格力电器总计投入30亿元参与该项目,分别向合肥中闻金泰、珠海融林出资8.85亿元和21.15亿元,通过受让相关基金份额间接参与安世收购。2019年10月,闻泰科技通过发行股份换股,将格力电器及一致行动人珠海融林持有的相关权益置换为公司股份,使得二者分别成为闻泰科技第三、第六大股东。当时,格力电器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持有闻泰科技约10.98%股权。
2020年前后,受益于5G发展、全球手机订单转移及半导体行业景气上行,闻泰科技股价飙升至171.88元/股,市值超1925亿元,格力电器相关持仓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浮盈超170亿元。然而,2022年至2024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落,闻泰科技股价低迷,市值最低不足300亿元。尽管格力电器及珠海融林在此期间抛售部分股份套现,但浮盈大幅缩水已成定局。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格力电器直接持有闻泰科技3076.71万股,通过持股91.27%的珠海融林间接持有7893.03万股。按10月13日股价计算,这部分股权市值约43亿元。若闻泰科技股价持续下跌,格力电器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半导体转型战略遇阻
安世半导体突发危机,给闻泰科技聚焦半导体的转型之路蒙上阴影。
闻泰科技起家于手机方案设计,2008年自建工厂后发展为国内首家手机ODM企业,业务覆盖多类电子产品。长期以来,以ODM模式为主的产品集成业务是公司营收主力,但盈利能力薄弱。2024年,该业务贡献近八成营收,毛利率仅2.49%;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174.85亿元,却净亏损6.85亿元。
为改变局面,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末便计划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并于2025年5月公布具体方案,拟以43.89亿元向立讯精密相关主体转让多家子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目的就是集中资源发展以安世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
近年来,安世半导体积极布局未来,2024年投资2亿美元建设GaN、SiC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基于12英寸工艺升级的新一代MOS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供应链,计划2025年10月量产。从行业趋势看,2025年下半年功率与模拟半导体景气度预计持续上行,订单与盈利前景向好。在此关键节点,安世半导体陷入困境,对闻泰科技的转型战略构成严峻挑战。
$闻泰科技(SH600745)$ $格力电器(SZ000651)$ #社区牛人计划#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股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