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不超60亿元定增获上交所审核通过,这可能是它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步。
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审核意见,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通过。这意味着,这笔最高达60亿元的定向融资已经迈过关键一关,接下来只需等待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准即可实施。虽然最终能否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至少从交易所层面来看,北汽蓝谷此次资本运作在合规性、信息披露和发行条件上均达到了监管要求。
这次定增的用途非常明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车型开发项目”以及“AI智能化平台及智驾电动化系统开发项目”。这两个方向恰好踩中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赛道——产品迭代速度与智能化能力。尤其是在高端纯电市场日趋内卷的背景下,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很难形成长期竞争力。而北汽蓝谷选择加码这两块业务,说明其战略重心正在向技术驱动型转型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及其关联方福田汽车,二者参与认购构成关联交易。目前北汽集团合计控制北汽蓝谷42.14%的股份,即便按照最大发行规模测算,控制权也不会发生变更。这种“自己人加持”的局面,一方面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支持态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股权稀释带来的治理风险。
从近期经营数据看,北汽蓝谷并非空谈转型。其子公司2025年10月单月销量达到30,542辆,前10个月累计销量已达14.2万辆,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尽管市场对极狐品牌仍有争议,但销量的持续爬升至少证明,它的渠道建设和产品布局开始产生实际回报。
说实话,我过去对北汽蓝谷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传统车企转型慢”的标签里。但这次定增的节奏把控、项目聚焦程度,包括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的专业推进,都显示出这家公司正在试图用更市场化的方式讲一个新故事。60亿资金若能顺利落袋,未必立刻带来盈利反转,但至少为技术研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当然,资本市场不会只看承诺。真正决定股价走向的,还是后续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成本控制能力。眼下这步棋走得稳,但能不能赢,还得看接下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