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打造的第300台极狐阿尔法T5 Robotaxi正式下线。这款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量产方案的车型于今年7月启动量产,目前已获得北京、深圳等地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为年底实现千辆级联合车队规模目标奠定基础。这一里程碑事件恰逢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行业领军者齐聚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形成耐人寻味的时空呼应。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实现了“生产即导向运营”的闭环,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正从前沿技术探索迈向商业应用的关键阶段。据披露,该车型具备全天候、全场景、全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在北京亦庄已开展从亦庄至机场、高铁站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测试。这种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程的加速,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行业大会上预测的“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月度收费模式将成为可能”形成印证。
在产业生态层面,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强调的“开放共生”理念正在实践中落地。除了与小马智行的合作,北汽集团还与20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构建开放生态格局。在智能座舱领域,北汽推出行业首创“元境AI”大模型中枢平台,灵活接入DeepSeek、豆包等顶尖垂类模型;在智能驾驶领域,针对不同车型定位制定差异化技术搭载策略,构建全层级智能驾驶技术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合作成果显著,但北汽蓝谷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亏损34.26亿元。这种技术突破与财务表现之间的反差,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面临的普遍挑战。正如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所指出的,行业仍需破解“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商业闭环仍有待突破”等难题。
从整个产业发展态势观察,四维图新CEO程鹏提出的“2025年是AI从场景试验走向商业化、规模爆发的拐点”判断正在被验证。小马智行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Robotaxi业务收入达325.6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8.8%,虽然基数尚小,但增速显著。
智能网联汽车这场生态协同的马拉松,正在从技术验证期迈入商业化探索的关键阶段。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技术瓶颈的逐步突破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产业格局或将迎来深刻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实现从“技术领先”到“商业成功”的跨越,仍是所有参与者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