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SH600733)$ 从北汽蓝谷的情况分析,北汽系可以借鉴东风集团的重组模式,通过北汽蓝谷吸收合并北京汽车,将北京汽车的优质资产注入北汽蓝谷,同时北汽新能源(拟更名“享界汽车”)从北汽蓝谷分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一方案有助于优化北汽集团的资产配置,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估值水平。
北汽蓝谷资产注入方案:该方案核心是北汽蓝谷通过换股和现金对价组合方式吸收合并北京汽车,实现北京汽车优质资产注入。具体为北汽蓝谷向北汽集团发行股份收购其持有的北京汽车股权,同时向北京汽车小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和享界汽车的股票选择权。吸收合并完成后,北汽蓝谷将持有北京奔驰等优质资产。此外,北汽新能源(拟更名“享界汽车”)将从北汽蓝谷分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北汽蓝谷将其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权按比例分派给现有北京汽车小股东,随后享界汽车独立上市。
关于享界的分拆方案,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是基于东风岚图案例的港股分拆方案,即北汽新能源(拟更名"享界汽车")从北汽蓝谷分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具体操作上,北汽蓝谷将其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权按比例分派给现有股东,随后享界汽车独立上市。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无需新股发行融资,程序相对简单,但需要满足A股分拆上市的监管要求,包括母公司需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条件。
第二种方案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分拆。根据市场传闻,北汽蓝谷可能会将享界业务独立出来,引入包括华为在内的战略投资者,然后通过IPO或其他方式实现上市。这种方案的灵活性更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和地点,但操作复杂度相对较高。
股权结构方面,目前北汽蓝谷直接持有北汽新能源99.99%的股权,通过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有0.01%的股权,合计持有100%的股权。根据市场分析,如果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分拆,北汽蓝谷的持股比例可能会降至60%左右。这种股权结构的调整,既保证了北汽蓝谷对享界的控制权,又为战略投资者的引入留出了空间。
从监管合规性角度看,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需要满足多项条件。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母公司需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子公司净利润不得超过合并报表净利润的50%,净资产不得超过30%。考虑到北汽蓝谷近年来持续亏损,短期内可能难以满足分拆上市的盈利要求。因此,有分析认为北汽蓝谷可能会先通过吸收合并北京汽车(含北京奔驰等优质资产)来改善盈利能力,然后再推进享界的分拆上市。
享界分拆带来的不仅是业务结构的调整,更是估值体系的根本性重构。传统的整车企业估值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北汽蓝谷的价值,市场正在探索新的估值逻辑。
在分拆前,北汽蓝谷作为一家传统新能源车企,市场主要采用市销率(PS)进行估值。2024年公司营收145.12亿元,按照当时的市值计算,PS倍数约为3.3倍。这种估值方法隐含的假设是公司所有业务协同发展,整体价值等于各业务价值之和。
分拆后,市场开始采用分部估值法(SOTP)。根据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新的估值体系将北汽蓝谷的业务分为两部分:自有业务(极狐+其他)和享界业务。
对于自有业务,市场参考蔚来、零跑等新势力车企的历史估值水平,给予0.5-0.6倍PS。根据预测,2026年自有业务收入约200-300亿元,对应估值100-180亿元。这一估值反映了市场对北汽蓝谷传统业务的保守预期,考虑到其持续亏损的现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享界业务,估值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不再将其视为传统的汽车业务,而是赋予了科技属性。根据不同机构的测算,享界业务的估值逻辑包括:
市销率法:参考赛力斯的估值水平,给予1.2-1.5倍PS。如果享界2026年销量达到15-18万辆,单车均价35万元,营收将达到525-630亿元,按1.2倍PS计算,对应估值630-756亿元。
市盈率法:部分机构采用更为乐观的估值方法,假设享界能够实现8%的净利率,25倍PE,对应700亿元市值。这一假设基于享界品牌的高端定位和华为的技术赋能。
分部加总:综合计算,目标市值为自有业务100-180亿元加上享界业务630-800亿元,合计730-980亿元,对应股价13-17.6元(按55.74亿股本计算)。
这种估值体系的重构反映了市场认知的转变。投资者开始认识到,享界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是北汽蓝谷转型的关键。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享界有望在智能化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其价值不应简单地用传统车企的估值方法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