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又拿下一个42亿的大单,这次是给国内某知名大车企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要从2026年到2027年陆续上车,生命周期预计六年。加上今年9月那个56亿的定点,光是智能座舱这块,这两年拿到的项目总额已经奔着130亿去了。这事儿确实有点东西,不是简单接个订单那么简单。
我翻了下公告,这家公司用的是高通平台,还要深度融合AI算力和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搞的是全场景的感知与推理能力。说白了,现在的智能座舱早就不只是放个屏幕播个视频了,而是要能听懂人话、看懂手势、甚至预判你下一步想干嘛。东软能在高阶智能座舱这个赛道排到本土供应商第一,靠的就是高通8295平台全球首个量产供货,还有在银河E8这些热门车型上的连续落地。
有意思的是,这家车企跟东软合作多年,之前就用过他们的智能座舱和通讯系统。这次再给定点,说明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信任的结果。汽车厂商换供应商的成本极高,一旦进入体系,只要不出大问题,基本就是跟着车型迭代一直走。这种合作关系,比单纯签个合同更值钱。
不过也得看清现实,公告里写得明白:这42亿是预计金额,不等于实际销量,现在还在开发阶段,对今年业绩没啥影响,未来每年收入还得看车企的实际订单。汽车行业就是这样,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市场波动、产能调整都可能影响最终供货量。所以资本市场今天反应平平,股价还跌了点,也不是没道理。
但换个角度看,东软的底盘其实挺稳。除了汽车,他们在医疗信息化、智慧城市这些领域都是头部玩家,手握7亿人的社保服务、200多个城市的智慧应用,底子厚实。现在把AI能力和数据价值化往各个业务条线铺开,汽车只是其中一个爆发点。NeuMind赋能体这种东西,听起来抽象,其实就是把AI能力模块化,往座舱、辅助驾驶、车联网这些场景里插,效率高,复用性强。
总的来说,这单子本身不算意外,更像是东软在智能化这条路上持续兑现的又一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能不能把这种技术积累变成稳定的增长节奏。毕竟,故事讲得好不如交付稳。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