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药刚刚干了一件大事——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授予正式落地。194.10万股,29名核心骨干,授予价格2.54元/股,全部在今日敲定。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股权发放,而是公司对未来三年增长目标的一次公开“押注”。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批激励对象没有一个是大股东或实控人亲属,清一色是中层管理与业务骨干,说明这次激励真正落到了“打工人”肩上。
从公告来看,这次预留授予是在2025年11月21日完成的,属于年初制定的激励计划的一部分。早在今年3月,该计划就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并在4月获得南京市国资委批复,最终经股东大会授权实施。此前5月已完成首次授予,向172人授予了超1600万股。此次是第二阶段,聚焦于后期引入或新晋的核心人员,体现了激励机制的动态调整能力。
这批股票来源为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的股份,授予后将分三批解禁:登记完成后的第24、36、48个月分别解除限售40%、30%、30%。而要拿到这些股票,可不是白给的。根据激励考核办法,公司设定了明确的业绩门槛:2025至2027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22%(以2021-2023年均值为基数),净资产收益率需达到8.4%以上,同时新兴业务收入要在2024年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增长,三年内增幅目标高达84%,相当于年均增速超30%。
说实话,看到这个目标,我是有点意外的。毕竟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还同比下降了9.03%,营收也只是微增0.48%。在这种背景下设定如此积极的增长指标,要么是管理层真有底气,要么就是想用压力倒逼转型。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恰恰说明公司不想躺在传统医药批发的老路上——94.87%的收入仍来自批发,这块业务越来越薄利,必须靠电商、冷链物流、“互联网+中药服务”这些新板块打开空间。
我注意到,独立财务顾问上海荣正也出具了意见,认为本次激励合规且未损害股东利益。结合公司同步推进的股份回购计划(最高拟回购1.3亿元),可以看出南药管理层正在打出一套“稳股价+激活力”的组合拳。虽然目前主力资金仍在流出,股价也逼近4.96元的关键支撑位,但如果这些激励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带动新兴业务兑现增长,或许会成为扭转市场情绪的转折点。
当然,风险也不小。利润下滑趋势尚未逆转,机构持仓也在分化,北向资金大幅减持。接下来能不能走强,关键就看这份激励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突破。我不是盲目乐观的人,但我愿意相信,当一家国企开始把股票递给一线骨干时,它可能真的准备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