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药刚刚扔出一个重磅消息: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授予正式落地。194.1万股市值近500万元的股权,以2.54元/股的价格,分给了29名核心骨干。这不是简单的内部激励,而是这家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在转型关键期释放出的明确信号——稳队伍、激活力、谋长远。
这次授予发生在2025年11月21日,属于年初制定的激励计划中的“预留部分”。早在今年3月,该计划就已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并获得南京市国资委批复。5月,公司已完成首次授予,向172人发放了超过1600万股。此次预留授予完成后,整个2025年激励计划的实施节奏基本成型。值得注意的是,这29人全部为中层管理或业务骨干,名单中没有公司实控人或持股5%以上的股东亲属,也无人同时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合规性把控严格。
与此同时,公司还同步公告了2021年激励计划的进展: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条件已达成,17名激励对象即将解禁近40万股。这意味着,老一批激励计划正在有序退出,而新一轮激励已经接棒。这种“新旧交替”的节奏,反映出南京医药在人才激励机制上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布局。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认可这家公司在这方面的做法。虽然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03%,主业增长承压,但管理层并没有选择短期收缩,反而在持续推进股权激励、股份回购(计划最高投入1.3亿多元)等多项稳定预期的动作。特别是在当前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情况下,用低于市价的2.54元/股进行授予,既能降低激励成本,又能形成有效绑定——毕竟未来要靠业绩推动股价上涨,激励对象才能真正获益。
更值得留意的是,这批被激励的人集中在“核心管理/骨干”层面。说明南京医药清楚地知道,真正决定战略落地的是中坚力量,而不是仅仅激励高层。尤其是在它发力医药电商、冷链物流、国企改革等新方向的背景下,执行力比战略本身更重要。留住并激活这批人,等于握住了转型的抓手。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医药流通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竞争激烈,而南京医药零售与电商业务占比仍小,结构优化需要时间。但从管理层持续推动激励、回购、业务升级的动作来看,这家公司至少没有躺平。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情绪可能受业绩影响,但如果从三年维度看,这些制度性安排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隐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