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盛屯矿业最近这波操作,应该说还是挺感慨。铜、钴、镍,背后其实已经不只是矿产资源那么简单。全球新能源这题,主角全靠这些金属拉票。大家现在盯着的不是“谁家矿多”,而是“谁能把资源一路挖到电池里”。盛屯这招,以前多少人当笑谈,现在倒成了资本市场的新宠。都说周期行业不够性感,新能源金属直接把老矿业盘翻新写剧本。
资源为王时代,真不是说说。产业转型这几年,看着新能源汽车一年一个风口。整个链条都得跟着暴走。不光是锂电池企业,矿业公司也突然深度绑定流量。盛屯最懂玩法,这两年直接全球跑马圈地——刚果铜钴那块,国内多金属这块,印尼镍那块。三个基地拼起来就像“三驾马车”带头冲锋,别家一看:这阵仗,谁跟得上?
看到新闻说,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给有色金属行业定了调子,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提高5%,铜、锂这些战略资源优先开发。这信号太明显,对盛屯矿业这种已经提前布局的大玩家就是利好。美联储还在降息周期,全球通胀压力缓解,资金又会涌向周期资产。加上最近供应扰动不断——印尼铜矿泥石流刚发生,刚果钴出口禁令再延长,全球供需格局直接翻篇。最近伦铜站上16个月高点,华尔街那些分析师全部调高铜价预期。本来都说铜“要过剩”,结果跟风改口“要短缺”。怎么说?有矿傍身,坐地起价,突然出头了。
盛屯的全球资源版图其实很有戏剧性。刚果(金)那座卡隆威铜钴矿山,露天开采,效率杠杠的,矿带资源一抓一大把。卡隆威采冶一体化,资源转化真不是别家能比的。兄弟矿业新一轮铜产能扩建也在试生产,产能一步一台阶。印尼这边红土镍矿,专攻动力电池,利润周期性强但聚焦度够。一看财报,友山镍业上半年营收14.17亿。国内贵州矿也到达设计产能要求,成本管控也升到行业中上游。三个资源点连线,原材料供应自给率已经很高了,周期上行期利润弹性肯定更大。
财务表现这块,营收走得特别快。2025年上半年138亿,同比增长20%,扩张速度肉眼可见。但净利润稍微打了点折扣,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同比微跌。明眼人都懂,这就是典型的 “增收不增利”,原材料价格上上下下,成本跟着动。经营现金流正值,造血能力还在,短期波动属于行业共性。资产规模稳步膨胀,总资产406亿,能源金属业务毛利率27%,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结构分化越来越明显,新能源金属变成压舱石和核心增长极,这是老板心里有数。
但盛屯也不是高枕无忧。高负债,一直是矿业板块的传统忧虑。短期借款压着,有息负债接近32%,项目投产前折旧摊销加财务费用,利润就容易被侵蚀。还有最核心的风险——金属价格波动。镍、钴这些原材料,一旦进入下行通道,高固定成本吃掉太多收益。比如刚果雨季不够、电力供应不稳定一来,卡隆威项目实际产量就会波动。科立鑫钴类产品因为出口禁令,销量骤降27%点几。看似华丽,实操环节还是太容易被外部变量扰动。
未来怎么走?盛屯的答案还挺务实。别光靠资源,技术投入要跟得上,公司今年专门加码了12个研发项目,包括锂电池高效提取与钴回收工艺。ESG这块也留了心眼,温室气体核查,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绿色转型已经成趋势,矿业不跟上这一套,政策红利都享不到。产能释放也是硬指标,兄弟矿业铜产能扩建后一年能做到12万金属吨,贵州二期不断推进,大理三鑫也在批证照,未来几年的增量基本不用愁。
其实新能源金属这条主线只会越来越清晰,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电动汽车需求继续走高。有色金属板块直接“周期成长”,原先传统矿企要不升级,要不就被淘汰。盛屯矿业有全球资源、技术组合和资产优化三条线,抗风险能力逐步提升。现在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决短期负债,推动财务结构优化,如果熬过这一阶段,盛屯就不是简单的周期股,能直接蜕变成真正的新能源金属价值股。
这局已经不是“谁有矿,谁发财”,而是“谁敢大胆布局,谁能战略执行到底”。盛屯矿业,上半场靠资源储备干掉对手,下半场还得技术创新与系统管理做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