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三安光电旗下湖南三安半导体在长沙举行碳化硅芯片上车仪式,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进展出现在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仍亏损3.29亿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从技术布局来看,三安光电在碳化硅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根据公司11月21日在互动平台的披露,湖南三安已拥有8吋碳化硅衬底产能1000片/月、外延产能2000片/月,而12吋碳化硅衬底尚处于研发阶段,已生产出工程样品。这一产能规模在当前国产碳化硅阵营中处于领先位置。
碳化硅市场前景确实广阔。根据Yole数据,2024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34.30亿美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103.85亿美元,2024-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20%。新能源汽车作为碳化硅器件最大的应用市场,对碳化硅芯片的需求持续旺盛。三安光电此时推动碳化硅芯片上车,恰逢国产替代的关键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面对三安光电的态度出现分化。11月26日数据显示融资净买入1625.83万元,融资余额达46.6亿元,但在11月14日至20日期间曾出现连续3日融资净偿还累计1.09亿元。这种资金流向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公司转型成效的观望态度。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三安光电面临的不仅是国际巨头的技术压制,还有国内同行的追赶。公司在互动平台强调其碳化硅产品性能行业领先,已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但考虑到公司在滤波器等业务上的拖累,以及政府补助减少对利润的影响,碳化硅业务的突破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贡献仍需时间验证。
三安光电作为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碳化硅芯片的上车意味着公司在产品商业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然而,从实验室到量产,从样品到规模化应用,仍需要克服良率提升、成本控制和客户认证等多重挑战。在新能源与AI双轮驱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当下,三安光电的碳化硅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