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刚刚披露的三季报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图景: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306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61.67%,成功实现环比扭亏;但前三季度累计仍亏损4.32亿元。这种单季盈利与累计亏损并存的局面,折化工行业周期复苏的曲折性。
细看经营数据,9M25聚乙烯/聚丙烯销量同比增长5%至71万吨,其中3Q25销量同比增长9%至25万吨,显示烯烃装置开工率有所回升。但行业价差依然承压,据WIND数据,3Q25石脑油裂解价差同比下降15%至221美元/吨,乙烯价格同比下跌4%至831美元/吨。这种量增价跌的背离,反映出当前化工品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平衡。
成品油板块出现结构性分化。9M25柴油/汽油/航煤销售同比分别变化-12%/-5%/-5%,但3Q25柴油销售同比增长6%,这与全球柴油裂解价差提升的趋势相符。公司灵活调整成品油结构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毛利压力。不过,柴油的短暂回暖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宏观经济复苏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9M25资产减值损失达4.17亿元,主要为上半年存货减值所致。这一数据暴露出在化工周期下行阶段,企业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同时,公司4Q25安排2号催化、2号常减压装置大修,预计对开工率的影响将持续1个月,这可能会对四季度业绩产生一定拖累。
中长期看点在于上海石化120万吨乙烯提质升级项目,预计2028年投产。分析显示,2027年后同类乙烯产能投资可能逐步放缓,产能审批或相对受限,行业整体有望迎来拐点。作为具备完善公用工程的棕地项目,其单位投资在中石化体系内较低,具备经济性优势。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将对接高端、特殊牌号聚烯烃,这可能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突破口。
从估值角度看,中金公司维持公司评级和目标价不变,A/H目标价为3.3元/1.6港元,对应17%/14%上行空间。A股当前交易于1.2倍2025年市净率,这一估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化工周期复苏缓慢的预期。
碳纤维业务可能成为未来的潜在亮点。上海石化近期发布了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相较48K大丝束碳纤维在单丝含量上提升25%,强度提高0.5GPa。在风电产业向深海进军的背景下,这一技术突破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化工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企业业绩的波动性。当前数据显示,行业仍处于复苏初期,价差修复需要时间。但上海石化在产能升级和新兴材料领域的布局,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乙烯升级项目的推进和碳纤维业务的拓展,公司有望在下一轮行业上升周期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