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在2025 CDCCSUMMIT中国数据中心标准大会上,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达”)、美团、北京秦淮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淮数据”)、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四方合力、深度协同的里程碑成果——基于SST(固态变压器)的智能直流供电系统方案全球首发。作为这一技术变革背后的重要力量,东阳光展现了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该方案不仅搭载了东阳光自主研发的积层箔电容组,从物理底层突破能效极限,更将率先落地于秦淮数据产业园,为美团业务提供强力支撑。
在AI大模型参数向万亿级跃升的2025年,算力不仅仅是芯片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乎电力与空间的极限博弈。东阳光于今年9月份领投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公司100%股权后,此次通过秦淮数据搭建起关键落地场景,表明其在优化产业布局、加速AI战略转型发展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AI应用从训练向推理大规模蔓延,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交流配电架构庞大、笨重,且难以应对GPU负载的剧烈波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更高的电流,同时保证极致的安全与绿色,成为AI算力发展的行业难题。
在此背景下,SST(固态变压器)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数据中心供电的“圣杯”。据悉,SST智能直流供电系统方案具备业界最高的98.5%效率,单功率柜输出功率高达1MW,而占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相较于传统方案减少了50%以上,极大释放了寸土寸金的高价值IT空间。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供电架构的革命性重塑。方案采用了“分布式SST+直流母线”架构,将电源设备直接部署在IT机柜旁,大幅降低了传输损耗。同时,系统集成了储能单元,支持市电、电池及联合供电三种模式无缝切换,具备削峰填谷能力,完美契合了电网互动的需求。然而,要将1MW的功率压缩进1平方米的空间,不仅仅是电路设计的胜利,更是核心元件的突破。
“在SST方案中,输入侧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至关重要。而东阳光的积层箔电容器,就是这套系统的‘定海神针’。”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该项目研发初期,东阳光就凭借着技术积累,为台达量身定制了模块化积层箔电容组。电容组通过储能滤波功能,保障直流母线电压的高效稳定。
这并非简单的性能叠加,而是电力电子系统架构的底层创新。东阳光技术负责人介绍,经过长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相较传统化成箔电容器,东阳光积层箔电容器比容提高40%以上,容量密度也提升30%以上。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这一技术的环保价值同样显著。数据显示,东阳光积层箔电容器相比传统化成箔电容减少了40%的铝材消耗,实现了显著的资源节约。
秦淮数据CTO薛国庆在会上表示,AI智算中心已从“算力堆砌”迈入“算电协同”的关键阶段。美团为此次方案落地提供关键性场景需求,台达在电力电子领域的积累,以及东阳光高品质的核心器件供应,则是方案落地的核心支撑。
过去,数据中心运营商(IDC)与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往往存在天然的行业分界,IDC关注运营效率,制造商关注参数指标。东阳光领投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公司100%股权后,分界被“缝”上了。
秦淮数据作为业内领先的算力技术设施解决方案运营商,拥有大规模、高密度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东阳光的新材料、新器件提供了最直接的验证与赋能平台;反之,东阳光在核心电子元器件上的技术突破,又能第一时间赋能秦淮数据,助其搭建更低PUE、更高功率密度的下一代数据中心,从而在激烈的IDC市场竞争中构筑技术护城河。
东阳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类似于“前店后厂”式的垂直整合模式,正在成为东阳光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独特竞争优势。
此次“积层箔+SST”展现出的技术优势,不仅有助于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铝电解电容领域的垄断,加速SST核心元件国产化进程,更能在庞大的蓝海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行业预测,2030年全球SST在AI数据中心的装机规模或达100GW。在AI服务器电源需求激增背景下,积层箔电容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亿元量级。
其次,在服务器PSU上,铝电解电容也拥有大量需求。目前,普通化成箔电容器已经难以满足AI算力市场要求,东阳光高容值积层箔电容器日益成为最佳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