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具备完整氯氟化工产业链企业,公司拥有约6万吨第三代制冷剂配额,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充分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弹性。同时,公司着眼未来,积极投入第四代制冷剂研发,力求突破国际专利壁垒,为技术迭代提前布局。
依托广东省最大的氯碱化工基地,公司通过参与蓝恒达破产重整,新增年产17万吨折百碱产能指标,进一步完善“盐矿—氯碱—制冷剂—氟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闭环。此外,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与玖龙纸业、新宙邦、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的稳定合作,该板块运营效益显著提升。
依托氟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实现氟化冷却液的自主供应,并自主研发冷板、CDU等核心部件,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已完成与AI整机厂、光模块厂的联合调试。此外,公司通过与中际旭创成立合资公司,参股芯寒智能、纵慧芯光等企业,完善“材料—部件—系统”的液冷全产业链布局,并入驻华南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积极融入“东数西算”战略。
第三季度,公司战略领投并完成对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公司在参与国家算力网络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公司电子元器件板块的积层箔电容器、超级电容等产品,也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形成“绿电—液冷—数据中心”联动的生态闭环。
公司以“全栈自研+垂直整合”为战略路径,牵头组建光谷东智,推动技术、场景与资本高效聚合,其首款人形机器人“光子”搭载定制化垂域大模型,已在政务服务、商业展陈等场景完成商业化验证,并获得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7000万元订单,一期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依托秦淮数据的算力支持,公司正构建“算力供给—场景应用—数据反馈”闭环,为工业智能制造、康养陪护等领域提供模块化智能解决方案,打通具身智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公司与日本东洋铝业联合研发的积层箔技术,以增材制造替代传统腐蚀工艺,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实现环保减排,满足新能源、AI等高端领域需求。该全球首创的电极箔技术已在乌兰察布生产基地投产,正围绕不同应用场景优化送样规格,为公司电容器业务提供高端原材料支撑。超级电容器业务同样取得突破,不仅签署兆瓦级储能系统订单,还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提供能量保障,在电网侧、AI数据中心等新领域的布局正加速推进。
各业务板块的技术成果相互赋能,形成强大协同效应:制冷剂业务的氟化工技术为液冷材料研发奠定基础,电子元器件的精密制造能力支撑机器人与数据中心核心部件生产,而数据中心的算力资源又为下游应用提供支撑。
公司科学规划产能布局,在乌兰察布推进年产能2000万平方米积层化成箔项目,在浙江东阳建设超级电容器生产基地并设立储能科技公司,形成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产能体系,保障战略业务的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