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7 17:19:50 股吧网页版
东阳光净利润2倍以上增速的持续性?多元化深耕液冷与具身智能
来源:产业资本

K图 600673_0

  这家氟冷行业领先企业迎来了多元化的可持续增长期。

  4月10日,东阳光(600673.Sh)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99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5亿元和3.27亿元,同比双双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8亿元,同比增长38.56%,显示出主营业务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日,东阳光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到3.23亿元,同比增长156.17%至227.05%;扣非净利润2.44亿元到3.14亿元,则同比增长166.25%至242.63%。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阳光不仅主营业务经营效率大幅提升,还为业绩持续高增长打开了空间。

  “得益于多元化产业布局与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业绩重归高增长。”东阳光表示,“报告期内,随着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的正式实施,其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及受益于数据中心和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持续复苏。同时,持续精益化管理,降本增效推动毛利率持续增长。”

  多年来,通过对产业链的纵深布局与整合,东阳光已在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及能源材料四大核心领域,构建起从电子光箔至铝电解电容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由氯碱化工至氟精细化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以此赋能AI时代下的算力液冷整体解决方案与人形机器人为切入口的具身智能产业。

  据了解,作为国内氟化冷却技术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已掌握全氟聚醚中试技术,具备六氟丙烯低聚体的产业化及商业化落地能力,并提前布局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产业。

  基于液冷散热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长期积累,目前,东阳光通过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的广东深度智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深度智冷),也将东阳光间接嵌入英伟达的供应链生态,并以此为基础布局AI应用端的具身智能,构成从算力到应用端人形机器人的AI产业链。

  3月29日,东阳光和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机器人)、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服务中心、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加速机器人技术的落地应用,特别是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意味着,在AI时代下绑定英伟达供应链的东阳光,已经布局从算力液冷到具身智能的AI产业链,并使其成为新的增长极。

  •   聚焦算力液冷整体解决方案

  据悉,东阳光在新材料与电子元器件领域持续深耕20余年,在电容器、氟化工、高端铝箔等核心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而聚焦到液冷产业链,公司以前瞻性的眼光,从散热材料及组件起步,已完成从上游材料、中游核心部件到下游全链式液冷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球少数具备液冷技术全链条自主化能力的企业。

  目前,东阳光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氯碱化工、新型环保制冷剂、氟树脂化工产业园,是广东省唯一一家新型环保制冷剂生产单位,拥有三代制冷剂配额近6万吨,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随着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的正式实施,其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第三代制冷剂的供应受到配额管控;另一方面,下游市场需求同比增长显著,供求关系推动了第三代制冷剂价格的持续上升。”东阳光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作为行业领先的第三代制冷剂企业,公司制冷剂业务利润在报告期内快速增长,进而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同时,作为国内氟化冷却技术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已掌握全氟聚醚中试技术,具备六氟丙烯低聚体的产业化及商业化落地能力,并提前布局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产业。

  据《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预测,2023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投资规模达879亿元,同比增长90%以上,预计2028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86亿元。

  目前,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在加大智算中心的投资力度。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字节跳动在不久前也宣布投资1600亿建设数据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算中心的建设进程中,传统散热方式逐渐力不从心,散热难也就成了一个必须攻下的堡垒。近年来,液冷散热系统凭借其突出的节能效果,成为高密度算力场景的不二之选。

  以ChatGPT为例,其单次训练耗电量惊人,相当于数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引入液冷技术后,能耗成本可降低30%以上,这不仅能有效减轻运营负担,还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绿色计算的重要突破。

  随着AI技术快速迭代及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液冷技术凭借其超高能效和高热密度散热能力等优势,正逐渐成为AIDC智算中心温控解决方案的必选项。

  有研究报告称,液冷产业或将从技术储备阶段发展到全面推广阶段,散热领域有望进入全面液冷时代,全球液冷产业正迎来千亿级市场增量空间。

  据悉,东阳光在江西樟树布局的第二化工基地,重点拓展高端氟精细化学品,专攻液冷媒介研发生产,由此构成“原料-氟化冷却液-液冷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

  由此,东阳光离国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又近了一步!

  •   间接绑定英伟达

  基于在液冷整体解决方案上长期的积累与实力,东阳光与算力巨头中际旭创(300308.sz)走到了一起。

  3月8日,东阳光与中际旭创在苏州举行液冷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设立合资公司广东深度智冷。合资公司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液冷散热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推广,打造从技术标准制定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竞争力。

  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推动AI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功耗与散热压力持续攀升,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在此背景下,智算中心散热正加速向更高效的液冷方案升级,全球液冷产业正迎来巨量增长空间。

  对此,东阳光的底气十足,得益于其合作伙伴中际旭创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

  据了解,中际旭创是英伟达新GPU平台的独家设计生产供应商,为其提供高性能的光模块产品,特别是800G光模块。出于英伟达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认可,二者还共同推动800G光模块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其产品直接服务于英伟达的AI芯片和数据中心业务。

  目前,中际旭创还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展开合作。随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阳光选择通过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的广东深度智冷,也将间接嵌入英伟达的供应链生态。通过聚焦液冷散热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中际旭创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该合资公司无疑也将承接英伟达GPU配套散热系统的订单需求。

  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液冷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东阳光通过与中际旭创的战略合作,不仅强化了技术协同和自身的技术话语权,更借助其在英伟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增长空间。

  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已掀起了新的一轮高潮。2025年1月22日,OpenAI与软银、甲骨文(Oracle)、阿联酋投资机构MGX联合成立了名为“Stargate Project”(星际之门计划)的新公司,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亿元)构建覆盖全美的AI基础设施网络。该项目首期将立即投入1000亿美元,首个建设站点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并计划向其他州扩展。

  Mate创始人扎克伯格此前也曾透露,到2025年,Meta将投资高达650亿美元以扩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全球市场庞大的智算中心建设,也将为英伟达供应链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如今,搭上英伟达这趟“顺风车”的东阳光,拓展全球算力液冷市场和布局AI应用端具身智能或将事半功倍!

  •   深耕AI应用端具身智能

  在传统产业向新而行中,东阳光或许已经走出了一条可借鉴之道——从氟冷延伸至算力液冷整体解决方案,再到AI应用端的具身智能,形成了从算力到应用端的AI产业链。

  3月29日,东阳光和智元机器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服务中心、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宣布将携手加速机器人技术的落地应用,特别是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此基础上,合作牵头方东阳光与智元机器人携手设立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光谷东智”),并在光谷建设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发布光谷东智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和具身智能模型。

  “当前公司在光谷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已处于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量产300台,中期规划年产能达千台。”光谷东智董事长周林表示:“5年内,光谷东智计划实现总营收达到数十亿元级别,具身智能产品计划达到万台年产能规模。”

  未来,依托东阳光丰富的产业资源及应用场景,光谷东智将通过具身机器人打造“1+5+N”体系,一方面将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并针对东阳光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出智能机器人服务于东阳光集团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的工厂开发智能巡检与重复作业场景;推出特种机器人服务于氟氯化工、生物医药、矿区等危险作业场景,充分依托战略合作方资源,推动工业机器人落地。

  据悉,光谷东智计划于5月召开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会,届时将发布光谷东智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和具身智能模型。

  目前,光谷东智已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签订了《机器人采购项目协议》,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委托光谷东智实施机器人项目,项目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这将成为该公司的首批订单。

  高盛发布的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应用于工厂,而进入消费市场的时间则预计在2028年~2031年之间。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

  在机器人制造方面,特斯拉采用“算法+场景数据反哺”迭代路径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擎天柱”(Optimus)似乎在美国遥遥领先,其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计划今年生产大约5000台,在中国,智元机器人计划在今年生产5000台机器人,和特斯拉的目标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东阳光此次选择的合作伙伴智元机器人,作为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标杆企业,在技术层面构建了“AI+机器人”全栈能力,其创始人团队包括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等顶尖人才。

  近期,智元机器人因发布国内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让机器人的革命性学习能力引发关注。相较于特斯拉、Figure AI等海外同行,智元机器人在数据积累与开源策略上已占据先机。

  刚刚过去的英伟达GTC大会上,具身智能大模型GR00T N1训练的真机数据80%来源于智元的AgiBot World 开源数据集。

  在此背景下,东阳光的多元化战略布局意图已显现——依托传统的氟化工与电子器件产业,向新而行,抢占从算力至具身智能的AI产业链制高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