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卸任福耀玻璃董事长,长子曹晖接棒。这场看似寻常的人事变动,实则标志着福建四大老牌家族企业——福耀、恒安、圣农、万利达——全部完成代际传承的历史性节点。10月16日,福耀玻璃发布公告,曹德旺因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保留董事及多个董事会委员会委员身份,继续以“终身荣誉董事长”的角色参与战略决策。而现年55岁的曹晖,这位自1989年便进入家族企业、历经基层打磨与海外业务统领的接班人,正式成为福耀玻璃新一任掌舵者。
这并非突然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精心布局。早在2017年,外界就流传曹德旺的“三步走”接班计划:先由女婿叶舒出任总经理稳住日常运营,再由长子曹晖接任董事长,最后自己逐步退出管理层。如今看来,一切按部就班。曹晖自2015年起便担任副董事长,与父亲共治十年,期间主导北美业务并获得美国贝克大学MBA学位,履历扎实。此次交接后,福耀玻璃仍保持“退而不休”的过渡模式,曹德旺并未完全放手,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渐进式交班,在闽商家族中极为普遍。
我始终认为,曹德旺的选择背后,是传统闽商精神与现代企业治理的一次深度对话。他那句“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听起来坦然,实则蕴含深意。比起许多创始人恋栈不去的企业,福耀的平稳过渡显得尤为可贵。更值得玩味的是,尽管曹晖接班,但福耀尚未像安踏、361度等晋江系企业那样设立家族信托。后者通过离岸架构将多数股权注入信托,实现“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用制度规避继承风险。而福耀目前仍是典型的“子承父业”模式,核心权力仍在家族内部流转。
但这并不意味着落后。在我看来,曹德旺的路径更注重“人”的培养而非纯粹的制度设计。曹晖近四十年的历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的传承。相比之下,信托虽能防风险,却未必能保证接班人的能力与使命感。当然,挑战也显而易见: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演进,福耀能否在技术变革中持续领跑,考验的不仅是曹晖的战略眼光,更是整个治理体系能否摆脱“家族掌控”的惯性,真正走向职业化、国际化。
福耀玻璃最新市值超170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9%,基本面强劲。但资本市场今日反应偏冷,股价下跌5.08%,或许正反映了市场对“二代掌舵”不确定性的谨慎观望。无论如何,一个时代落幕,另一个时代开启。曹德旺用一生书写了草根逆袭的传奇,而曹晖的任务,是如何让这家全球市占率达34%的玻璃巨头,在新时代继续透出清晰而坚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