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兴彩)10月15日,万业企业在上海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等多项议案,并就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与投资者展开深入交流。
战略升维:更名“先导基电” 彰显硬科技属性
“从‘万业企业’到‘先导基电’,不仅是名称之变,更是战略之跃。”万业企业董事长兼总裁朱世会在会上表示,“此次更名,是对公司当前业务实质与未来愿景的高度凝练——我们将以‘先导’为名,以‘基电’为核,全力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
根据公告,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上海先导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导基电”,经营范围将全面聚焦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半导体相关领域。
更名的背后,是万业企业业务结构的深刻重构。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9亿元,其中设备与材料业务合计收入占比已远超房地产业务,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全新引擎。仅材料业务一项,收入就达到5.2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公司此次更名与经营范围调整,旨在使公司形象与资本市场认知更加精准匹配其“半导体装备+新材料”双轮驱动的发展定位。
治理焕新:精简架构与专业赋能双管齐下
本次会议围绕治理优化落地多项关键举措,大会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取消监事会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制定及修订公司部分管理制度的议案》与《关于补选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构建起更适配科技企业发展的治理体系,相关制度修订并已同步纳入《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核心管理制度,确保治理优化有章可循、落地见效。
经累积投票表决,于洵正式当选为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后续将出任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资料显示,于洵系西安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与科研管理经验。
协同赋能:先导科技集团加持打造韧性供应链
2024年11月,先导科技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以来,与公司在资源整合、技术协同、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释放“1+1>2”的效应。
朱世会在问答环节中表示:“先导科技集团在稀散金属资源、电子材料、高端零部件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布局,这为万业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上游支撑。”他举例说明,凯世通离子注入机的关键子系统——如静电卡盘、流量计等,正加速实现与先导体系内企业的联合研发与进口替代,有效提升了整机性能与供应链安全。
此外,作为驱动万业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铋材料业务已在全国多个区域完成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其中,广东清远与安徽五河基地现已全面投产,产能稳步释放;湖北荆州及浙江衢州基地则正加速推进产能扩张计划,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产能规模。
未来,公司将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聚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及核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显著增强客户粘性。
后续,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及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叠加供应链稳定性的持续提升,万业企业有望通过多维度协同效应推动盈利水平实现稳步增长。
未来可期:坚定研发投入冲刺先进工艺节点
面对投资者对公司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进展的关切,公司管理层透露,年内将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重点突破28nm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的离子注入解决方案,并加快大束流机型的量产交付。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凯世通已累计在12英寸晶圆厂产线交付离子注入机订单超40台,累计量产晶圆片数突破500万片,覆盖先进逻辑、存储、CIS图像传感器及功率器件四大领域。
同时,万业企业也将加快铋材料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依托先导科技集团技术赋能,逐步实现从底层原材料到终端元器件的全链条打造。
在市场拓展上,凯世通对接的以国内头部晶圆厂扩产需求为主,铋材料业务则依托先导科技集团全球4000余个客户资源,有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朱世会在大会上总结道,“更名先导基电后,公司将以更清晰的定位,更高效的治理,更坚韧的供应链,依托先导科技集团的全产业链优势,坚定不移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先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