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3 10:37:2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山东
发表于 2025-11-23 07:29:00
来源:券商中国


K图 GOOGL_0


K图 GOOG_0

  美国人工智能赛道格局生变。

  据最新消息,谷歌云AI基础设施负责人Amin Vahdat在内部会议上透露,谷歌必须“每6个月将算力容量翻倍”,未来4—5年的总体目标是实现“1000倍能力提升” 。

  受最新发布的AI模型Gemini 3刺激,谷歌股价大幅飙涨,截至美东时间周五收盘,涨幅达3.53%,本周累计涨幅超8%,总市值升至3.62万亿美元,超越微软,跻身美股市值榜第三位。

  华尔街人士分析称,谷歌Gemini 3已经超越OpenAI上周刚发布的GPT-5.1模型。OpenAI在AI大模型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已成为过去。

  谷歌重大目标曝光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最新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云AI基础设施负责人Amin Vahdat在近日召开的全员大会上表示,谷歌必须“每6个月将算力容量翻倍”,未来4—5年的总体目标是实现“1000倍能力提升”(Now we must double every 6 months...the next 1000x in 4-5 years)。

  会议资料显示,Vahdat在名为《AI基础设施》的演示中明确指出“AI基础设施竞争是整个AI竞赛中最关键、也最昂贵的部分”。他强调,谷歌的任务“不是比谁花得更多”,而是要构建更可靠、更高性能、更具扩展性的基础设施。

  据悉,这次演示是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好于预期的三季度财报后一周进行的。

  在最新财报中,Alphabet再次上调了资本开支预期,为年内第二次,预计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在910亿美元至930亿美元之间。且该公司表示,2026年资本支出将出现“显著增长”。

  这意味着,谷歌、微软、亚马逊和Meta四大AI巨头,今年的资本开支总和将达到3800亿美元。

  Vahdat表示,谷歌的优势在于,凭借DeepMind的长期研究能力,能够预判未来AI模型形态。

  他说道:“我们必须在相同成本、同等能源消耗下,交付1000倍的算力、存储与网络能力。”

  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会上警告称,2026年将是“极为紧张的一年”,AI竞争、云需求和算力压力将同步推高公司的投入节奏。

  对于市场热议的“AI泡沫”,皮查伊回应称,市场确实存在相关讨论,但“在当下时刻,投入不足的风险远高于投入过度”。

  皮查伊进一步指出,谷歌云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4%至超150亿美元,但“如果有更多算力,增长本可以更快”。

  他举例称,上月升级的视频生成工具Veo因算力不足无法向更多用户开放,导致扩散速度受限。不过他也强调,在资本开支不断攀升的当下,公司仍需保证健康的自由现金流。

  AI格局生变

  目前,华尔街分析认为,谷歌AI模型Gemini 3正在削弱OpenAI在AI赛道的领先优势。

  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Mike ORourke表示:“鉴于谷歌的规模、行业地位及其在搜索领域的先发优势,Gemini可能会抢占市场份额,导致OpenAI和其他公司落后。”

  AI怀疑论者Gary Marcus也在最新发布的文章中写道:“OpenAI基本上已经挥霍了它曾经拥有的技术领先优势;谷歌已经追上来了。”

  在多模态处理能力方面,Gemini 3 Pro相比竞争对手建立了显著优势。在MMMU-Pro、ScreenSpot-Pro、Video-MMMU等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该模型相比Gemini 2.5 Pro出现明显跳跃式提升,并普遍超越GPT-5.1与Claude 4.5。

  在图像理解的逻辑推理测试中,包括Humanity's Last Exam、ARC-AGI-2、AIME 2025、MathArena等基准,Gemini 3 Pro均大幅超越自家前代产品以及GPT-5.1、Claude 4.5等竞争对手。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用户差距正在持续缩小。谷歌方面称,其Gemini应用已拥有6.5亿月度活跃用户。相比之下,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上月表示,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达到了8亿。尽管统计口径不同,但竞争对手的用户增长势头显而易见。

  面对激烈竞争,目前OpenAI的主要策略似乎是疯狂大举投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斥资超过1.4万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建设。

  这种激进的资本支出策略,可能会将华尔街的不确定性传导至私募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可能抑制潜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为OpenAI的“天价估值”找到合理的支撑正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困境也呼应了市场对“AI泡沫”的普遍担忧,即当前的高估值是否可持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