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过半,冬季已至。A股上市房企三季报也已悉数出炉,部分房企尚未度过业绩“寒冬”。
Wind数据显示,共有77家A股上市房企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77家上市房企营业收入总规模约为9733亿元,逼近万亿元大关;但合计净亏损金额达674.89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面对业绩压力,上市房企正全力推动库存去化,行业“以价换量”趋势明显。例如,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600606.SH)房地产销售面积为53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但合同销售金额476.4亿元,同比微降1.28%。新城控股(601155.SH)地产开发存货规模优化至约819亿元,较今年上半年的约853亿元持续回落。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表示,10月份,多地在供给端针对“好房子”建设落地优化政策。短期来看,随着年末房企进入业绩冲刺阶段,重点城市供应或有所改善,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超半数房企尚未扭亏
根据Wind数据,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77家房企营业收入总规模为9733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674.89亿元。其中,41家房企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金额872.16亿元。这也意味着,超半数房企尚未扭亏。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万科、*ST金科、华夏幸福、绿地控股、信达地产等房企亏损规模较大,归母净亏损超过50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276.97亿元,同比下降20.16%;归母净利润亏损66.90亿元,同比下降2927.3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2.02亿元,同比下降25.59%;归母净利润亏损31.83亿元,同比下降11912.36%。
对此,绿地控股方面解释称,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公司房地产业结转规模、基建产业营收规模受行业低迷影响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出现较大比例下滑。
上实发展(600748.SH)则成功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但前三季度整体仍亏损超6亿元。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实发展营业收入为21.20亿元,同比增长32.45%;归母净利润亏损6.09亿元,同比下降118.41%。具体到第三季度,上实发展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去年同期则净亏损1.02亿元。
尽管不少房企仍保持盈利状态,但盈利水平下滑明显,衢州发展(600208.SH)便是典型例子。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衢州发展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下降92.6%;归母净利润为5.41亿元,同比下降72.7%。
“公司在房地产项目开发方面面临挑战,报告期内房地产交付项目的结算收入低于上年同期,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显著下降。”衢州发展方面阐释道。
盈利房企各有“秘诀”
近年来,A股上市房企业绩增长最为亮眼的当属滨江集团(002244.SZ)。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滨江集团营业收入为655.13亿元,同比增长60.64%;归母净利润为23.94亿元,同比增长46.6%;归母扣非净利润约23.91亿元,同比增长60.38%。
记者了解到,滨江集团深耕的杭州市,正是今年全国楼市最为火热的城市之一。在杭州市主城区放开限价政策后,优质项目快速去化,也为房企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2025年,滨江集团确定的销售目标约为10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以上。前三季度,滨江集团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86.3亿元,销售面积达到20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82%;毛利率为12.44%,较去年同期提高2.01个百分点。
滨江集团方面表示,在土地储备方面,公司遵循“优质”原则,即优质城市、优质地段、优质项目、优质产品、优质合作伙伴,确保投资项目实现高质量与高回报。投资金额控制在权益销售回款的50%左右。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滨江集团的投资强度达46.6%,维持在积极水平。在新增土地储备中,除金华地块占拿地价总额的3.1%外,其余地块均位于杭州市,这也表明,滨江集团正持续锚定深耕杭州市、聚焦核心优质地块的高质量投资策略。
作为民营房企,新城控股同样交出了盈利答卷。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43.71亿元,归母净利润约9.74亿元。
与滨江集团依靠房地产开发不同,新城控股业绩提升主要缘于商业运营板块的崛起。今年前三季度,新城控股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约105.11亿元,同比增长10.82%,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盈利能力方面,新城控股今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扣税毛利率分别为25.6%、21.8%,分别同比上升5.4%和4.8%。广发证券研报分析称,随着高毛利的商业运营业务贡献占比持续提升,新城控股的整体毛利率得以趋稳回升。
千方百计促销售去化
对于房企而言,促销售、去库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不过,今年“银十”市场热度总体表现不及预期。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8967.1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1—9月扩大4.1个百分点。
另据克而瑞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进一步降低,且门槛值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9.4%至678.9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门槛也分别同比降低5.4%和11.6%,分别降至193.9亿元和113.2亿元;TOP100房企门槛更是降低23.4%至43.6亿元。
房企操盘金额下降,也反映出明显的“量升价降”“以价换量”行业特征。以绿地控股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房地产合同销售金额476.4亿元,同比微降1.28%,销售面积则增长13%至537.4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新开工面积仅为4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44%,其中第三季度无新开工项目;竣工备案面积38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67%。
在土地市场,绿地控股也表现出更加谨慎的态度。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仅新增3宗房地产项目储备,权益土地面积7.77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绿地控股在第三季度未新增任何房地产项目储备。
对于业绩下滑和战略收缩等问题,记者日前致电绿地控股方面,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内容以具体公告为准。
新城控股房地产合同销售金额同样下滑明显。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城控股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50.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195.91万平方米,而去年同期分别为318.33亿元、431.51万平方米。
新城控股方面强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多措并举推进销售去化,地产开发存货规模优化至819亿元,较半年度的853亿元持续回落。
上实发展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单季扭亏,与其在销售端发力密不可分。今年前三季度,上实发展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11.07亿元,同比增长90.79%;实现合约销售面积约5.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27%。“基于去年11月基数较高,成交单月同比降幅和累计同比降幅仍将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克而瑞研报分析称,城市间、项目间分化还将持续加剧。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等核心一、二线城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转降,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市场热度变化与新盘供应量和质密切相关;武汉市、南京市、苏州市、合肥市等城市延续弱复苏走势,购房信心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