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郭阳琛石英婧上海报道
龙头房企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控股”,600606.SH)仍处于转型阵痛期。
近日,绿地控股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276.97亿元,同比下降2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9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比下降高达2927.38%。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财报数据发现,绿地控股在今年第三季度未新增任何房地产项目储备,无新开工项目,在存量项目“以价换量”、促进回款的同时,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战略收缩趋势明显。
对于业绩下滑和战略收缩等问题,记者致电绿地控股方面,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内容以具体公告为准。
房地产销售“以价换量”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276.97亿元,同比下降2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90亿元,同比下降2927.3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2.02亿元,同比下降25.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83亿元,同比下降11912.36%。
对此,绿地控股方面解释称,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公司房地产业结转规模、基建产业营收规模受行业低迷影响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出现较大比例下滑。
作为核心主业之一,绿地控股房地产业务仍处于下行期。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房地产合同销售金额476.4亿元,同比微降1.28%,销售面积增长13%至537.4万平方米,“量升价降”“以价换量”特征明显。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新开工面积仅为4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44%,其中第三季度无新开工项目;竣工备案面积38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67%。
在土地市场,绿地控股也表现出更加谨慎的态度。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新增3宗房地产项目储备,土地总面积11.6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9.98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土地面积7.77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绿地控股在今年第三季度未新增任何房地产项目储备。
记者注意到,在2025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绿地控股管理层已为房地产业务发展指明道路:将狠抓盘活去化、功能调改、资产运营、复工交付、产品提升等核心重点工作,着力提升质量与效益。
绿地控股另一大主业基建业务则有所企稳。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绿地控股基建业务实现清收回款约258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清收回款约849亿元;第三季度,基建业务完成产值约238亿元,前三季度完成产值约711亿元。其中,95项重大工程完成产值约162亿元,占年度预算的87%,占总产值的22.7%。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控股基建业务正加速“出海”。今年前三季度,境外新增项目30个,合同金额22.54亿元,同比增长13.75%。其中,第三季度境外项目合同金额4.56亿元,同比增长64.55%。
每天平均新增诉讼近90件
由于房地产及基建行业依旧处于调整期,绿地控股所涉的诉讼事项也在大幅增长。
公告显示,2025年10月1日—20日,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新增诉讼案件共计1344件,涉及累计金额63.81亿元。在新增诉讼案件中,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的诉讼事项共有1278件,累计金额58.94亿元。按诉讼类别划分:建设工程施工/采购诉讼纠纷502件,金额14.91亿元;房地产买卖/租赁诉讼纠纷522件,金额5.81亿元;其他诉讼纠纷254件,金额38.22亿元。
而在9月,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3102件,累计金额更是高达111.87亿元。其中,已决诉讼325件,累计金额0.67亿元;未决诉讼2777件,累计金额111.20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今年9月至10月20日约50天时间内,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新增诉讼案件4446件,涉及金额175.68亿元,相当于每天平均新增诉讼近90件,达到88.92件。
长期来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涉诉案件数量和涉诉金额逐年激增:2022年涉诉3655件,涉诉金额193.24亿元;2023年涉诉4309件,涉诉金额317.47亿元;2024年涉诉激增至8801件,涉诉金额390.3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6998件,涉诉金额298.24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绿地控股未决诉讼2813件,涉诉金额213.21亿元。
绿地控股方面直言,若这些未决案件判决结果不利,公司将承担大额赔偿或支付义务,直接冲击当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
据介绍,目前,绿地控股已采取组建工作专班、实施领导包案、强化督办考核、完善重大诉讼化解机制等多项措施,全力推进诉讼事项解决。绿地控股方面同时表示,由于部分案件尚未审理、判决、执行,对公司后期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最终实际影响将以法院或仲裁机构生效的判决或裁决为准,公司将依据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绿地控股方面便强调,诉讼领域要按照“降数量、控金额、保核心、促回款”的方针,全面防范化解潜在风险。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面对业绩下行和转型压力,绿地控股正在大力布局新赛道业务,开启“二次创业”转型之路。例如,绿地控股在汽车产业加快拓展上下游客户,抢抓新能源汽车出口机遇,拓展客户、打通链路,同时发挥海外资源及链路配置优势,与头部汽车集团在中东、北非等地区合作拓展大型集团客户资源,建立专属出海销售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