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600606.SH)旗下的成都蜀峰468超高层项目近期格外受到关注。
早前的4月21日,绿地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称,当天上午十点零八分,“拉开了西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蜀峰468超高层项目全面重启的序幕”,并称该项目将在2027年达到竣工交付条件。
实际上,这个“捅破成都天际线”的项目已经开工13年,期间几经停工。然而,在发布一周后,绿地集团官微删除了该复工推文,这个动作再次引起外界猜测:复工一事是否有变?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探访施工现场发现,项目确已复工。绿地成都方面也向记者确认,蜀峰468项目已经顺利复工,在正常推进中,但还无法确定竣工时间。对方表示,删除推文与复工进度无关,公司方面希望能低调地推进工程建设,“这是最重要的。”
营销中心门前变公共停车场
对成都的市民们来说,绿地蜀峰468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这座规划高度468米的超高层建筑,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了440米,鹤立鸡群般耸立在成都平原之上。
天气晴好之时,在成都市区的开阔地带几乎都能看到这座头顶两台巨型吊臂的圆柱形高楼。不过,如今“西南第一高楼”的名号已经不太贴切,2021年,中海“一带一路”大厦开始建设,调规后的规划高度489米,建成后将超过蜀峰468项目。
记者近日来到蜀峰468项目附近走访时,可以看到塔顶吊臂不时从地面吊起巨大的金属框送往塔顶。施工电梯正常运转,因塔高超过400米,电梯每次从塔底到塔顶都需要数分钟时间。蜀峰468项目的主楼——T1塔楼的施工工地内堆放有10余米长的钢结构件,有四五位工人接应塔吊的材料运送。
T1塔楼的玻璃幕墙在几年前就已经达到了约三分之一的高度,近期没有明显的变化。从外观依然能看到塔内裸露的水泥柱,看不到室内装修的迹象。
在2020年9月,记者曾实地探访该项目,彼时气势恢宏的营销展示中心内有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但近日记者再次探访时,营销展示中心的玻璃门紧锁,地面落满了灰尘。记者拨打营销展示中心内遗留的参观预约电话,已无人接听。营销展示中心外的空地上,无序停放着社会车辆,没有人看管。
相比之下,附属楼T2和T3的建设进度快很多。从外观来看,后两者的幕墙施工接近尾声,能看到大量工人在工地内工作。绿地成都方面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T1刚刚复工不久,会有一些设备检查的工作。另外因为施工难度很高,所以T1施工速度不会很快,但肯定是在推进施工的。T2和T3的施工进度比较快,在今年年内就能竣工。
施工方已易手五冶
在绿地集团官微被删除的文章中曾提到,蜀峰468项目T1核心筒已建至100F(444米)、外框钢构94F(417米)、外框砼浇筑至81F(366米)。
相比于推进缓慢的T1塔楼,T2、T3的施工现场更为繁忙。记者在T2、T3的施工工地的大门上,能看到“五冶”的字样,这也正是经过转手后,蜀峰468目前的施工方。
最初,该项目的施工方为中建三局,但后续曝出原施工方被拖欠工程款,以至于不得不停工。2024年8月,停工5年多后的项目迎来实质性进展,总部在成都的中国五冶成为蜀峰468项目的最新施工方。为确保资金不再缺位,中国五冶与兴业银行达成了合作。
2024年8月,中国五冶旗下装饰工程公司为T2、T3塔楼及裙楼幕墙施工,涉及规模5.34万平方米。今年3月4日,成都市住建局重新核发了绿地蜀峰大厦5张建筑施工许可证,承建方全部换成了中国五冶。中国五冶集团董事长朱永繁表示,公司将严格遵守协议约定,履行责任,与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彭光辉也表示,希望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关系,延伸合作范围,促进银企合作再上新台阶。
施工方转手的背后,是绿地集团的资金压力。蜀峰468项目计划的投资额超过了120亿元,房地产市场下行背景下,绿地集团难有持续的资金投入。时间来到2024年,绿地集团的资金压力还在继续增加。根据绿地集团发布的2024年年报,该公司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36亿元,同比下降60.4%。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9.16%,较2023年的87.84%有所上升。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06.4亿元,同比下降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23年亏损的95.56亿元变为亏损155.52亿元,同比扩大62.75%。
从公司的减员降薪举措中,也可看出其经营压力。绿地集团2025年一季度报告表示,公司根据“二次创业”的要求,出台人员结构优化、薪资总额管理等改革指导意见,中高层管理人员带头降薪,管理费用及人员薪酬持续大幅下降。
多地超高层集中苏醒
绿地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超高层专业户”。在成都的蜀峰468项目之外,绿地集团还在南京、武汉、苏州等地有超高层项目,多是当地楼宇高度天花板的级别。不过,其中的一些项目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停工。但近期,有不少项目迎来了转机。
今年2月9日,武汉绿地中心官方账号发布一则消息称,由绿地开发的超高层项目——“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交付在即,全球租售工作开启。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于2011年动工,最初该项目的设计高度达636米,但随后项目设计高度降到了475米。
在绿地集团项目之外,还有其他超高层项目也在最近迎来了转机。4月9日,409米的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宣告交付启用,成为浙江省首座突破400米的超级地标。
4月17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一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显示,曾被誉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的天津117大厦复工在即。根据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天津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一期(117办公楼及商业裙楼,剩余工程)于今年4月30日起施工,工期两年。
4月9日,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消息,重庆在建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重庆100)外立面幕墙工程已全部完工。这个项目的建设也已经历时18年。该项目塔楼部分总高约458米,位列全球已建成及已封顶建筑高度第18位。
为何这些超高层建筑在近期争先恐后地复工、完工?可能与近两年来中央层面的盘活存量政策相关。2024年5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这些连续的盘活存量的政策,或将推动遭遇“肠梗阻”多年的超高层建筑加速交付,多地的“最高烂尾楼”有望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