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少鹏)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禀赋和不断优化的运输网络,能源物流发展持续提速。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铁路煤炭外运量突破9060万吨,同比增长50.42%,全年总外运量达1.39亿吨,创历史新高。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铁路运输体系的全面升级与环保效益的凸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公开信息显示,新疆作为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区,预测储量超2.19万亿吨,占全国四成以上。然而,过去受制于运输瓶颈,大量煤炭依赖公路外运,成本高且污染严重。近年来,新疆铁路部门通过“扩能改造+通道建设”双管齐下,构建起高效运输网络。
首先,通过优化编组和调度,新疆铁路部门将普速列车升级为高铁客运专线,释放货运潜能,并创新推出“客车化”煤炭循环列车,发运效率得到提升。
其次,关键通道的贯通助力煤炭出疆效果明显。具体来看,2024年1月,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将淖铁路)正式投运,东端连接ST广物红淖铁路,打通准东至哈密淖毛湖地区的铁路“断点”,使煤炭出疆运距缩短、运输时间减少。
同时,ST广物旗下红淖铁路与临哈铁路贯通,形成下游同时联通兰新铁路和临哈铁路格局,可通过铁路直达华北、东部沿海,大幅提升区域联动效率,形成“西煤东运”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与战略价值方面,新疆煤炭外运的快速增长,不仅缓解了中东部能源紧张局面,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煤炭外运带动开采、洗选、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市场证券机构预测,新疆煤化工项目远期可消纳的煤炭增量需求约为2.44亿吨,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面对环保与成本的双重挑战,ST广物表示,红淖铁路正加速技术革新,创新集装箱智慧调度体系,推进智能列检示范工程,动态优化列车编组,为2025年外运量持续赋能。同时,红淖铁路实现全面电气化,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红淖铁路将紧随“疆煤外运”的步伐,不断完善铁路运输网络,成为横跨戈壁的“能源动脉”,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