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4 14:44:00 股吧网页版
奶价调整周期超3年!专家称行业正处爬坡过坎关键期,巨头拼研发寻找“拐点”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黄兴利

  乳业江湖,风云再起。一边是政策暖风频吹——一系列支持经济稳增长、提振内需的政策陆续出台,乳业巨头已提前感受到市场复苏的气息;另一方面,超三年的奶价下行周期尚未反转,成本压力、供需失衡、消费疲软等问题持续困扰着产业链各环节。

  政策东风已至,消费升级在途。在行业专家看来,乳业这场“翻身仗”,打的不仅是价格和渠道,更是一场从牧场到餐桌的科技革命。“2025年,提振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在5月22日举行的光明乳业领鲜升级发布会上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指出,近年来我国乳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消费者对鲜奶品质和营养的追求,促使企业加大对乳品多元化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同消费的需求,其中,鲜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是不少企业的重点选择,这些创新为推动乳业产品结构升级,为乳业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超长下行周期“反转点”

  “当前,行业存在着奶业综合效益不稳定、养殖加工发展不协同,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市场消费培育不充分等等问题。面临着成本增加,价格波动,利润下滑等现实的挑战,中国奶业再次来到了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遇新机,考验全行业的智慧与担当。”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在5月22日用“航行在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形象地描述了当前行业的艰难处境。

  在5月22日发布会上,行业专家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乳制品行业销售额整体下降3.1%,牛奶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减少2.8%,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9%。凸显出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此外,自2021年9月起,生鲜乳价格开启持续逾3年的下行通道,5月15日主产区生鲜乳均价3.07元/公斤,相较于2021年9月高点跌幅近三成。

  成本压力成为当前最紧迫的挑战。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5月23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当下收奶价格有所提升,但整体仍低于成本线,这使得养殖业目前仍处于潜在亏损或亏损状态,特别是今年以来,饲料价格上涨,再加上贸易战的影响,再次推高苜蓿草进口成本。

  东海证券在5月2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目前奶牛养殖全成本仍在生鲜乳价格之上,行业亏损面超80%,且本轮调整周期已超过3年,形势较上一轮周期更为严峻,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加上天气干旱的影响,饲料价格中枢或将抬升,预计短期行业亏损延续。

  从供需关系角度看,奶业仍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宋亮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生鲜乳的供求关系,主要取决于供给方的退出情况,目前,供给方的退出速度较快,不过,前二十家大牧场的增产,给供求关系带来了一定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生鲜乳供求关系会开始好转,但实质性调整要等到明年。东海证券在上述研报中也预测,随着国内生鲜乳产量稳中趋降,国内外奶价倒挂进一步降低进口量,叠加消费政策利好带来的需求边际回暖,2025年下半年国内原奶价格有望逐步企稳。

  伊利高层日前举行的业绩解读会上也透露,全年来看,行业的量和价仍然有一定的压力,消费品行业还是处于逐渐复苏的过程,“一方面,上游的周期已经接近尾声,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个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牧场还是下游渠道,都开始有向好的迹象;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对于生育、消费、健康等领域的刺激政策在各地开始陆续落地实施,大家的反馈也都是十分积极的。”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困境中也孕育着结构性机会。刘美菊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透露,低温鲜奶在整体液态奶中的消费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5%增长到2023年的6.6%,到2024年3月进一步提升至7%;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年3月的28%增长到2024年3月的39%。这一细分市场的持续增长,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液态奶发展短期内受到原奶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影响,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较低,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42.4公斤,仅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光明乳业方面在日前举行的业绩解读会上指出,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修复和政策的持续发力,液态奶产品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新鲜、营养、健康的高品质产品将受到消费者青睐,乳制品行业将在调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大创新突围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正成为头部乳企突围的核心武器。

  在5月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刚刚以全球第92名的优异成绩跻身百强,成为中国首头且唯一登榜国际百强的本土种公牛“冠军侯”也通过视频亮相。核心种源的突破是光明乳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彻底打破了奶牛育种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扭转了种源“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乳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提升乳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在奶牛的育种、智慧工厂、乳品加工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实现进口替代,有效解决行业的卡脖子的问题。”刘美菊表示。

  与此同时,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健康意识提升,光明乳业在5月22日宣布与多家专业机构达成合作,升级科研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营养守护。光明乳业研究院主任、首席科学家刘振民也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透露,光明乳业未来发展的科技方向包括,一是靶向特定健康功能的精准益生菌,二是深化乳制品的营养健康研究,以及面向健康衰老的功能乳品开发。

  老龄化进程加速正在催生巨大的银发经济市场。“2022年中国65岁的人口占比达14%,到2030年将达26%,2040年将达到32%。”刘振民指出,老年群体在口感、营养需求等方面与年轻人不同,未来老年乳品开发非常重要。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呼吸、消化、免疫及认知功能变化,为乳剂食品未来的开发提供了非常巨大的潜力。

  从行业整体看,全家营养转型已成共识。宋亮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前行业普遍推动向全家营养转型,但同时也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技术突破难度大,二是缺乏成熟的渠道体系,预计未来几年相关创新产品将密集上市。他指出,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两大方向,一是配方需强调活性营养元素的高吸收性;二是针对特定人群需求精准研发,这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展望行业前景,宋亮认为,成人功能营养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其发展规模与利润空间有望比肩白酒行业,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围绕两大技术突破展开,一是通过工艺创新提升营养吸收率,二是在活性成分的模拟分离、保存及临床验证领域取得进展,这不仅要求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更需深入研究营养功能机制与人群适配性,通过系统性科技创新建立产品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科学减重已然成为全民健康的重要议题,光明乳业也在5月22日启动“全民营养健康计划升级”,推出光明体重管理系列新品。作为今年“五五购物节”的重要内容,光明随心订还特别设计了“体重管理馆”,将全面上架体重管理系列新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