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比较两家企业的经营策略
以2024年两家企业年报数据为准,海螺水泥营收是华新水泥的2.66倍。其中海螺水泥2024年营收910.3亿元,华新水泥同期营收约342.17亿元。
华新水泥应收账款比海螺水泥多,核心源于销售模式、业务布局及回款效率等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1. 销售与客户结构不同 :华新水泥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走弱,2025年上半年仅4.94次,远低于海螺水泥同期的25.57次,回款速度慢直接导致应收款项堆积。且华新水泥非水泥业务(如骨料、混凝土)占比不低,这类业务客户可能更多是中小型建筑商,付款周期长;而海螺水泥主营水泥业务,客户多为大型基建、房企,结算流程更规范,回款更及时。
2. 业务布局存在差异 :华新水泥聚焦海外业务且积极拓展骨料等新业务,海外市场面临不同的信用政策和结算环境,回款周期通常长于国内;新业务拓展期为抢占市场可能放宽信用条件。而海螺水泥此前重心在国内,近年虽推进海外产能,但整体仍以国内成熟市场为主,结算规则成熟,同时其骨料业务规模不及华新,因新业务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更少。
3. 海螺水泥资金与议价能力更强:海螺水泥作为行业龙头,营收体量远超华新水泥,现金流更稳定,具备更强的议价权,可在合作中要求更严格的付款条款,减少赊销比例。而华新水泥为维持营收正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增1.36%,海螺同比降35.51%),可能通过宽松的信用政策吸引客户,进而推高应收账款。
二是比较两家的发展潜力
海螺水泥凭借成本与龙头优势,叠加产业链延伸和技术赋能,前景稳健;华新水泥则依托海外布局和产业链协同构建差异化优势,成长韧性突出,两者具体发展前景如下:
1. 海螺水泥 :前景确定性强,抗周期能力突出。作为行业龙头,其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升至15.5%,且吨成本仅174.18元,较行业均值低30%,再加上长江水运等低成本运输优势,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趋势下,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骨料、商混等新业务增长迅速,2025年计划新增骨料产能1960万吨,商混产能增幅达54%,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此外,AI技术和新能源项目的推进持续降本增效,叠加国内基建投资发力带来的需求,未来盈利稳定性有保障,不过需应对国内水泥整体需求下滑的行业大环境。
2. 华新水泥 :成长潜力足,海外与产业链是核心驱动力。其长期目标是建成全球领先跨国建材企业,2025年加码非洲、南美海外布局,拟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水泥项目,海外产能和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且非洲、东南亚项目净利率远高于国内,海外业务将成关键增长极。同时,它的骨料产能和产销量居全国第一,2024年骨料业务毛利率超47%,搭配混凝土等业务形成协同优势。另外,碳减排技术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还研发出超高性能混凝土,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不过需警惕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内骨料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