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然采取严厉打压的态势。上周末,就有5家公司或公司相关方被立案调查。据统计,截至11月11日,年内共有60家A股公司被立案调查。从被立案的原因来看,大多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也有少数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立案。其中,五成被立案公司为ST个股。
记者注意到,被立案公司股价均大跌。11月7日晚间,八一钢铁、*ST长药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其中,八一钢铁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长药则系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受此利空冲击,八一钢铁、*ST长药10日股价双双跌停。
除了上市公司本身,还有部分高管也被立案调查。如北交所公司骑士乳业7月初公告称,因期货投资巨亏未及时披露,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相关当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涌涛、董秘陈勇、财务负责人王喜临均被立案调查。仅半个多月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内蒙古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相关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80万元不等罚款。
从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来看,九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般来说,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规担保、资金占用、实控人变更、股份冻结等重大事项。
此外,年内还有*ST长药、*ST东通、*ST元成、清越科技、元道通信等5家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部分公司退市在即。
其中,*ST长药有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ST东通因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构业务、虚增收入4.32亿元,虚增利润3.14亿元,被处以2.29亿元高额罚款,目前股票已进入退市流程。
*ST元成11月11日称,因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5亿元,已触及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公司股票自11日开市起停牌。这意味着公司也将面临退市。
从被立案公司的业绩来看,大多数基本面不佳,近七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60家被立案公司中半数为ST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在被行政处罚后,可能将面临被投资者索赔的风险。根据《证券法》等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行政监管措施,是中小投资者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违法违规者被严惩,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权,这样才能提升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打准打疼,持续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