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出手,462万股限制性股票落地
卧龙电驱刚刚官宣了一项关键动作:公司于2025年11月20日正式向154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462.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4.11元/股。这一举措标志着其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整个流程推进得有条不紊。早在9月底,公司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激励计划草案;随后在10月初完成内部公示,未收到异议;10月中旬经股东会批准,授权董事会具体执行;到11月19日,董事会最终敲定授予名单并完成调整——原定156人中有2人因个人原因放弃,最终确定为154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已从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
从名单来看,高管团队获授比例不高,核心技术及业务管理人员共149人,合计获得416万股,占首次授予总量的80.8%,体现出本次激励重点倾斜一线骨干的导向。而业绩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8亿元、13亿元和15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影响),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释放出管理层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激励背后的深意,我这样看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时我第一反应是:这步棋下得挺稳。
首先,激励对象聚焦核心骨干而非仅限高管,说明公司真正在意的是留住技术和管理中坚力量。尤其是在当前与宇树科技合作推进仿生机器人关节模组研发的关键期,稳定的技术团队比什么都重要。这些人拿的不是虚幻的期权,而是实打实的限制性股票,且分三年解锁,绑定周期足够长。
其次,业绩考核目标设定务实但具挑战性。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已达8.19亿元,全年要冲10.8亿压力不算大,但2026年和2027年需保持两位数增长,意味着工业电机升级、风光储氢新业务放量必须跟上节奏。这也倒逼管理层不能只靠传统业务吃老本。
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隐忧。近期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五日累计达-2.45亿元,股价也在震荡下行。虽然公司基本面稳健、盈利提升明显,但散户户数激增112%,筹码趋于分散,短期波动风险加大。这时候推激励计划,或许也有稳定军心、传递信心的考量。
在我看来,卧龙电驱正在经历从“传统电机制造商”向“智能驱动解决方案商”的转型阵痛。它既有ATB这样的百年工业品牌打底,又切入人形机器人、电动交通等高成长赛道,长期逻辑清晰。这次股权激励,更像是在关键节点上的一次组织赋能。
只要未来几年能兑现业绩承诺,这场激励就不仅是“发奖金”,更可能是点燃新一轮成长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