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源文旅刚刚开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财报沟通会,却释放出几个不容忽视的信号——营收同比增长35.29%,归母净利润飙涨41.80%,经营性现金流更是猛增94.89%。这一连串亮眼数据背后,不是简单的复苏,而是一场围绕“轻资产扩张+科技赋能+股东回馈”的系统性战略推进。
从董事长王衡的发言来看,公司当前的核心逻辑非常清晰:不再单纯依赖重资产投资,而是通过“投资运营一体化”模式,把自身在景区运营、品牌管理、数字化系统等方面的能力打包输出。比如合肥花世界、金秀大瑶山这类轻资产托管项目,正是这种战略落地的具体体现。他们输出的不只是管理团队,还包括智慧票务、游客行为分析等数字工具,帮助传统景区实现效率升级。这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资本开支压力,还打开了可复制的增长空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上的用心程度超出了很多同行。面对股东提出“能否每年固定做回馈活动、让家属也享受优惠”的建议,董秘王琦没有敷衍,而是明确回应:自2023年起已将股东回馈机制常态化,每年安排1-2次,并承诺未来将推出“股东家庭套餐”,甚至考虑把托管景区也纳入权益范围。这种从“财务回报”延伸到“体验共享”的做法,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情感联结——让股东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成长的一部分。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在当前消费偏谨慎的大环境下,能交出这样一份现金流远超利润增速的财报,本身就值得多看一眼。而我最欣赏的,是祥源文旅没有停留在讲“文旅回暖”的宏观故事,而是扎扎实实做了三件事:优化资产布局、强化运营能力、用科技提升附加值。尤其是低空文旅和茶旅融合这些新方向,虽然还未大规模贡献利润,但显示出公司在寻找差异化突破口上的主动性。
另外,这次回购用于员工激励的计划也透露出管理层的信心。8000万到1.2亿的自有资金出手,说明他们愿意真金白银地绑定核心团队,而不是空谈愿景。当然,后续要看具体考核指标是否与长期价值挂钩,避免短期化倾向。
股价今天微跌不到2%,成交额过亿,说明市场反应相对冷静。但我认为,对于一家正在从“景区运营商”向“文旅生态服务商”转型的企业来说,现在的估值或许还没完全反映其模式升级的潜力。只要轻资产模式能持续跑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