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贝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逆势大增,营收16.17亿元,同比增长10.42%;归母净利润达2.30亿元,同比飙升69.11%。在中药行业整体承压、前三季度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这一数据尤为亮眼,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并非偶然。肠炎宁系列产品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25%,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其成功源于品牌营销创新——联合“屁桃”IP跨界出圈,五一带货、529止泻日等场景化传播显著提升了年轻群体的品牌触达率。同时,动销网络深度渗透,产品加速进入医院终端,并通过美团买药、京东健康等O2O渠道打通线上复购闭环,形成了“品牌声量—终端转化—用户留存”的良性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一方面,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优化了整体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实施集中采购、工艺升级和组织变革,使得成本费用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6%,存货下降13%,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我看到这些数据时,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短期反弹,而是战略聚焦与执行落地的结果。康恩贝近年来坚定推进“大品牌大品种工程”,心脑血管领域的“至心砃”麝香通心滴丸年销售已达2-3亿元级别,进入21项临床指南,具备成为重磅品种的潜力;前列康系列通过“前列六宝”组合打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卖药转向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品牌附加值不断提升。这种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产品深耕,正在构筑真正的竞争壁垒。
此外,公司在AI赋能上的布局也让我感到意外。不是简单地贴个数字化标签,而是实实在在推进“AI+中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搭建智能研发生态、举办内部AI应用大赛,甚至在智能制造环节落地SCADA、LIMS系统。这种自上而下的技术转型决心,在传统中药企业中并不多见。
当然,也有投资者关心股东减持问题。管理层回应称系合规操作,不影响控制权稳定。我认为关键还是要看后续动作是否延续当前的战略定力。董事长提到“十五五”将持续加大并购整合力度,若能在百年老字号如胡庆余堂等方向实现突破,或将进一步强化品牌资产与渠道协同。
总的来说,康恩贝这一轮增长不是靠资本讲故事,而是回归产品、渠道、管理的基本功,叠加技术创新的长期主义路径。在一个容易浮躁的市场里,这样的企业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