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刚刚落幕,管理层面对投资者尖锐提问的回应,勾勒出这家金融科技巨头在行业转型期的真实处境。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66%,净利润却微增2.5%——这份看似矛盾的财报数据背后,是金融机构采购决策流程大幅拉长与公司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线的双重压力。董事长彭政纲坦言经营挑战不断加大,但强调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和人员压缩保持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证券行业合并潮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总裁范径武指出,短期来看,金融机构合并会产生复杂的IT系统整合需求,而恒生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善产品体系已多次参与券商合并项目。长期视角下,他判断金融科技市场将迎来更多业务需求,当前证券行业IT投入强度与欧美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在建设一流投行背景下,公司有望享受行业IT支出占比提升与市场份额扩张的双重红利。
关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影响,管理层确认已进入收官阶段。备受关注的O45和UF3.0系统则配合各金融细分行业信创要求正在推进,但具体签约和完成情况未披露详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今年初实施的股份回购方案已于10月22日公告完成,回购目的明确为减少注册资本金。对于投资者关心的赢时胜股份出售收益,财务负责人姚曼英表示将体现在2025年年报中。
在IT预算控费成为行业常态的背景下,董事长彭政纲承诺未来研发投入将更加聚焦。这一表态与公司近年来持续将35%以上营业收入投入研发的传统形成对照,反映出在当前经营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从行业格局观察,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态势持续加剧,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促使各方纷纷加码投入。随着金融信创步入深水区,金融机构将信创适配改造和应用系统升级换代两步并作一步走已成为行业趋势。
恒生电子在说明会中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尽管短期承压,但公司财务状况健康,能够穿越周期。金融机构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金融科技渗透深度的要求正在提升,这为具备深厚行业积淀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内情不得而知的是,在行业整体需求尚需恢复的背景下,恒生电子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技术投入。但可以确定的是,金融科技市场的分化正在加速,尾部机构面临生存压力,而头部机构致力于成为一流投资银行的雄心,或许正是恒生电子所期待的市场机遇。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