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刚刚干了一件大事——由证监会推荐,联合浙商证券、子公司恒生聚源申报的“面向金融行业大模型的多模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发布的2025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入围名单。这个名单背后是国家推动“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而恒生电子成了金融领域为数不多的入选者之一。
项目聚焦的是当前金融大模型落地中最头疼的问题:数据质量参差、可解释性弱、场景适配难。他们打算打通新闻、财报、研报、公告、会议纪要等多源异构信息,覆盖股票、债券、基金等全品类资产,再通过系统化的清洗、标准化和结构化建模,构建一个高准确、高时效、广覆盖的金融数据集。建成后还将接入数据服务平台,支撑智能投研、智能投顾、风控合规等多个核心业务场景。说白了,就是给金融AI打造一块坚实可靠的“数据地基”。
这事儿能成,不是偶然。恒生电子在资本市场信息化领域深耕三十多年,服务券商、基金、银行、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技术积累深厚。从2023年开始,公司就发力大模型研发,推出了名为“光子”的金融大模型中间件平台,并在投研、投顾、合规等多个业务线落地应用。同时,还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阿里云、华为等科技巨头展开合作,生态布局清晰。
更关键的角色是其子公司恒生聚源。作为专业金融数据服务商,它长期从事数据采集、清洗、结构化处理和深度挖掘,客户遍及近千家机构。他们此前已推出专为大模型优化的“AIDB”数据库,强调“AI友好型”,这次自然成为数据集建设的主力。在本次项目中,恒生聚源不仅负责数据治理,还要参与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和数据库联合研发,真正把数据能力产品化、标准化。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感慨的。很多人只盯着恒生电子的股价波动——今天跌了0.97%,成交额9.29亿,看起来平平无奇。但真正有价值的变化,往往发生在报表之外。这家公司在悄悄做一件比短期业绩更重要的事:构建金融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国家在这个时间点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的很明确——没有好数据,AI就是空中楼阁。恒生电子能被证监会推荐并入选国家级试点,说明它的技术路径得到了权威认可。这不是简单的政策红利,而是对其长期投入数据能力和AI落地能力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一旦形成标准,未来可能成为行业通用的数据底座。这意味着恒生不只是卖软件的厂商,正在向“金融数据要素服务商”转型。如果后续能在数据共享机制、合规开放等方面走出模式,它的护城河会更深一层。
当然,挑战也不少。比如如何平衡数据隐私与开放共享,怎样持续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以及能否真正让中小金融机构低成本使用这套体系。但我愿意相信,至少方向是对的。在一个越来越看重“数据资产”的时代,恒生电子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