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出手了——这次不是小打小闹的产业布局,而是直接通过一笔2.5亿元的现金增资,拿下控股地位。根据公司11月25日公告,厦门钨业拟以25,120.41万元向厦钨电机工业有限公司非同比例增资,其中22,448.9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厦门钨业对厦钨电机的持股比例将从40%提升至51%,正式成为控股股东;而原大股东冶控基金则被动稀释至49%。这意味着,厦钨电机及其8家子公司将整体纳入厦门钨业的合并报表范围。
这笔交易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这是一次典型的“非同比例增资”,且采用非公开协议方式完成,另一股东冶控基金明确放弃优先认缴权。其次,尽管厦钨电机目前财务数据并不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母公司净利润为-37.66万元,合并口径净亏损达7,213.88万元,但其战略意义显然大于短期盈利表现。公司明确指出,此举是为了推动稀土永磁板块的深度融合,助力稀土产业链延链强链。此外,随着控制权变更,厦钨电机此前为其子公司势拓御能提供的10,018万元担保也将被动转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虽无反担保安排,但整体风险可控。
说实话,看到这个动作,我第一反应是:厦门钨业终于要动真格整合资源了。过去几年,它在稀土永磁领域的布局一直不温不火,虽然拥有2.1万吨产能,在节能电机领域也有一定基础,但在整个新能源和高端制造赛道中并未形成压倒性优势。而现在通过控股厦钨电机,不仅强化了对下游电机资产的掌控力,更可能是打通“稀土材料—永磁体—电机”一体化链条的关键一步。
更重要的是,这一操作发生在稀土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氧化钇等关键稀土品种价格飙升,中国对部分稀土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加大。在这种环境下,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才真正有话语权。厦门钨业此举,与其说是扩张,不如说是在抢占战略窗口期。
当然,也不能忽视风险。厦钨电机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虽不高(约35%),但盈利能力尚未验证。未来能否有效协同、实现扭亏,仍需观察。但从长期看,若能依托厦门钨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加速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高增长场景落地,这块资产仍有较大想象空间。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一次战略卡位。对于关注稀土和新材料赛道的投资者来说,厦门钨业正在从“材料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这种变化值得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