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刚刚出手,向控股子公司金龙稀土增资近4000万元,动作虽小,信号却强——这是在为稀土业务的长期战略做铺垫。此次增资金额不超过4002万元,厦门钨业自身出资2609.3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看似常规操作,但结合近期公司在核聚变、高端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突破,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深挖。
关联交易背后的协同逻辑
本次增资由金龙稀土向现有股东定向发行股票,发行价按2024年度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50元/股确定,共拟发行不超过2668万股。厦门钨业作为控股股东按持股比例认购,同时关联方冶控基金、创合鑫材、嘉泰绿能也同步参与,体现了股东层面的一致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联方均与福建省国资委或产业引导基金有深度关联,反映出国有资本对稀土产业链的持续支持和资源整合趋势。
虽然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不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但已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核,并获中信证券出具核查意见,程序合规严谨。目前唯一不确定性在于还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自律审查通过,这意味着监管层对挂牌企业再融资仍保持审慎态度。
从核聚变到稀土:技术赋能的新路径
就在几天前,厦门钨业宣布其参与研发的ITER项目朗缪尔探针通过最终设计评审,这项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部件,核心材料正是基于钨和稀土元素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公司已在钨材料制备、精密成形、涂层技术等方面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打破了国外垄断。
这一进展说明,厦门钨业不再只是传统资源型企业,而是正在向高端功能材料供应商转型。而金龙稀土作为其稀土板块的核心平台,承担着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任务。此次增资补充流动资金,很可能是为了匹配未来在高端应用领域的订单增长和技术投入。
我们看到,过去一个月厦门钨业融资余额持续攀升,截至11月17日已达23.36亿元,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市场情绪明显偏乐观。这或许表明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其从周期资源品向“新材料+科技”标的的估值重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