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刚刚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8.1亿元,同比暴增109.85%。这一数据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与此同时,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收320.01亿元,同比增长21.36%;归母净利润17.82亿元,同比增长27.05%;更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达17.15亿元,增幅高达39.63%,说明其主业盈利能力正在显著增强。
从业务结构来看,这份高增长并非偶然。钨钼业务仍是基本盘,前三季度贡献营收145.68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13%,尤其第三季度利润环比大增42.84%,显示出经营效率的持续优化。能源新材料板块表现更为抢眼,营收130.59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93%,其中钴酸锂销量猛增45%,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销量也保持36%的增速。稀土业务同样不弱,磁性材料销量增长29%,并在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乃至人形机器人领域通过多家客户认证,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而这些数字背后,是公司在战略层面的清晰布局。董事会刚审议通过了两项重要投资:一是向子公司海沧金鹭增资4亿元,优化资产结构;二是由控股子公司厦门金鹭出资3.88亿元设立新公司,建设“金属切削方案工程中心”,推动从卖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型。这说明管理层并未满足于短期业绩爆发,而是着眼于提升长期竞争力。
说实话,看到这份财报,我是有点意外的。不是因为增长不实,而是这种增长的质量很高——不仅总利润大幅上升,扣非净利润增速远超净利润,意味着盈利主要来自主业而非一次性收益。尤其是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公司还能通过内部管理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利润跃升,实属不易。
我更看重的是它的战略方向。比如那个“切削方案工程中心”,表面上是一笔资本开支,实则是向高端制造服务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国际工具巨头早就在全球布局解决方案中心,厦门钨业现在跟进,说明它在真正对标世界一流。再看厦钨新能与格林美签订三年45万吨原料供应协议,直指供应链安全,也是未雨绸缪之举。
当然,风险提示也不能忽视。公告里明确说了,项目进度和效益可能受宏观、行业等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这家公司正在从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向技术驱动、方案导向的综合材料平台。当前股价虽已有反映,但若后续成长路径兑现,仍有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