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9 19:56:58 东方财富鸿蒙版 发布于 宁夏
新京报2025-11-916:41北京《新京报》官方账号脑卒中发病持续增长,我国
新京报2025-11-916:41北京《新京报》官方账号脑卒中发病持续增长,我国将推动30岁以上居民测量血压14年中,我国累计完成卒中筛查和干预人群1700余万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80%,是卒中发病的首要威胁因素。近日,2025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会上分享了我国卒中防治的最新数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大力开展30岁及以下公民血压检测行动,引导30岁及以上公民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压检测。到2030年,要达到我国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65%。我国脑卒中发病持续增长,尚未出现拐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介绍,中国脑卒中医疗负担高于任何疾病,其年龄标准、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影响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脑血管病入院/出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提示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随着老龄化进程,中国脑卒中发病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未出现拐点。其中缺血性卒中持续上升,幅度较大。高血压、脑出血有所控制,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出血患者数量整体没有较大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脑卒中防治是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健康中国2019-2035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都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到2025年,希望达到所有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二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和取栓技术。全国共有1301个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少于这个数字,目前1100多家医院能够提供这些技术,希望能够通过1年的努力实现此目标。到2030年,所有设立卒中中心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及取栓技术。2030年,我国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需达65%吉训明介绍,14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卒中筛查和干预人群1700余万例。从筛查结果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80%。高血压是首要威胁因素,其次是血脂,随后是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等,这都与运动、饮食、生活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但是高血压的有效防控仍是一项持续性挑战。1990-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平均高血压对脑卒中贡献从70%逐步降至53%;我国从59%逐步降至57%,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卒中的工作遇到挑战,高血压控制是未来减少脑卒中防治的重要途径。其中,中青年人群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增长最快的群体,40-49岁人群进展速度较快,50-59岁人群在近1年中变化幅度较大,中青年人群如何加强卒中防控工作与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居民对于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年轻人,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时都不注意。实际上血压管理较为重要,医疗机构对这些人进行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李大川表示,下一步要大力开展30岁及以下公民血压检测行动,加强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讲,引导30岁及以上公民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压检测,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到2030年,要达到我国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65%。吉训明还提到,很多中医医院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没有症状而没有进行救治,他们会成为潜在卒中人群,应想办法让中医院按照西医标准改善病人的症状、指标与结局。此外,中医院设备投入多,完全具备溶栓取栓条件,但目前中医院占卒中中心比例不足10%,静脉溶栓率在全国仅占4.3%,动脉取栓仅占3.8%,远低于西医医院,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较为重要。体重管理应从20岁开始李大川介绍,除了高血压外,体重超标、高血糖、高血脂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这些指标目前在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指标当中都不是很令人满意,需要进行管控,其中重点在于体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提醒,20-30岁时的体重与糖尿病风险呈线性相关,此时是体重调定点的关键时期,体重管理应当从20岁开始,从老年再开始体重管理是错误的。新京报记者 戴轩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微信朋友圈搜索轻微脑梗10个征兆脑卒中读zu还是cu脑梗死90%能活多久安宫牛黄丸能防中风吗脑卒中怎么读脑梗分级1-5级图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