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生产领域占据国内龙头地位的豫光金铅(600531),2024年白银产量达1566.24吨,2025年目标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700吨,连续多年稳居国内最大白银生产企业之列。尽管今年股价已实现显著上涨,但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其市盈率(TTM)仅为16.4倍,远低于市场对资源类龙头企业的平均估值水平,这种"产能领先与估值洼地"的反差,正凸显出其潜在的投资价值。
核心投资逻辑一:白银产能壁垒构筑业绩基石
豫光金铅的白银业务优势体现在规模与效率的双重维度。作为铅铜冶炼过程中的伴生品,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铅铜阳极泥连续挥发熔炼技术及真空蒸馏技术,将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率提升至远超行业平均的水平,其中白银综合回收率超98%!!。这种技术壁垒不仅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更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再生白银产能占总产量的40%,原料来自废旧电子产品等回收物料,完全不受自有矿产资源限制,2024年该项业务毛利率达12%,显著高于矿产白银企业5%-8%的水平。
2025年以来沪银主连价格在7600-8100元区间震荡运行,而公司1800吨的白银年产能(规划值)意味着业绩对银价波动具备高度敏感性。测算显示,若白银价格上涨10%,公司净利润有望增厚约10亿元,每股收益提升效应显著。这种"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副产属性,使得白银业务虽仅占营收的25%,却贡献了超40%的利润,成为公司盈利的核心支柱。
核心投资逻辑二:多业务协同与估值安全边际凸显
公司并非单一依赖白银业务,而是构建了"基础金属+贵金属"的多元化布局。2025年计划完成铅产品70.20万吨、黄金15吨、阴极铜15.50万吨的生产目标,其中铅锭产能占全球12%,再生铅产能占比超50%,成为全球最大的铅冶炼企业。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95亿元,同比增长21.29%;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35.38%,营收与利润的双增印证了业务协同的有效性!
估值层面的安全边际更为突出。截至2025年4月末,公司市盈率(TTM)仅8.94倍,市净率1.35倍,市销率0.19倍,三项指标均低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平均水平。即便到10月中旬,市盈率仍维持在16.4倍的低位,与国内同行业白银产能第二梯队企业25-30倍的市盈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估值差异一方面源于市场对冶炼加工型企业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布局窗口。
核心投资逻辑三:新兴业务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豫光金铅的增长潜力不仅来自传统业务的产能释放,更源于高端领域的战略布局。在泛半导体材料领域,公司已完成7N高纯碲、7N高纯铟、6N高纯镉等产品的中试试验,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小批量销售,切入光伏、电子等高端应用赛道。同时,公司研发的高性能铅基合金产品可用于核电、风电领域,成功拓展了铅产品的高端应用场景,为基础金属业务注入增长动能。
国资背景则为公司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控股股东豫光集团以902亿元营收位列2025中国企业500强第283位,2025年9月完成集团股权无偿划转后,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核心项目推进与行业整合提供了保障。
风险提示与投资视角
需注意的是,公司存在一定经营风险: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33亿元,同比有所恶化,主要受存货增加21.74%影响。同时原料价格波动与加工费变化也可能影响短期盈利水平。但长期来看,白银的工业需求(光伏、电子)与贵金属属性(避险需求)形成双重支撑,叠加公司1700吨白银产能的逐步释放,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综合来看,豫光金铅的投资价值在于"三重优势的叠加":白银产能的规模与技术优势构成业绩安全垫,多业务协同降低单一品种价格波动风险,而低至16倍左右的市盈率则提供了估值安全边际。对于布局贵金属与有色金属赛道的投资者而言,这家兼具产能龙头地位与成长潜力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只是讲这个逻辑。跟随买卖,盈亏自负!#炒股日记# #强势机会# #实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