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0 10:26:50 股吧网页版
格力金投减持ST长园,面临股东博弈和退市风险下的无奈之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0525_0

  10月9日晚,ST长园(600525.SH)一纸大股东减持公告,再度将这家深陷治理争议的上市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公告显示,格力金投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90日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长园集团股份不超过39,563,404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3%),拟减持原因为基于对投资风险的审慎管理。减持后,若其他股东权益发生变动,格力金投可能将不再是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

  此次减持发生在9月份的董事会选举争夺战之后——由于公司无实控人,大股东们对高管人选和运营管理存在严重分歧,在重大决策上难以达成共识。

  格力金投当年入股时,曾被视为推动ST长园实现变革的“白衣骑士”。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番以减持姿态逐渐退场,也是其在股东博弈僵局难解、退市风险高悬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减持折射大股东博弈困局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ST长园股份占比14.3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原董事长吴启权持股8.02%;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信息持股7.84%。若吴启权和山东至博联合,二者合计持股比例将达15.86%,反超格力金投。

  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导致ST长园的经营管理滋生出不少问题。

  “可以明显看到,今年以来,格力金投多次尝试推动 ST 长园开启规范化治理变革。”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近两个月内,围绕独董人选、董事长选举及公司总裁聘任三项议题,代表格力金投的两名非独立董事,已多次在董事会上投出反对票,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公司治理的乱局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今年9月12日,ST长园公告称吴启权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但就在离职当日,吴启权提出临时提案,提名与其关系密切的乔文健为新任董事。

  资料显示,乔文健出生于1983年,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工作了14年,2021年6月进入ST长园后直接担任时任董事长吴启权的特别助理,2022年6月至2025年9月历任公司副总裁、总裁。

  对此,格力金投另提名卫舸琪角逐董事席位。出生于1974年的卫舸琪,曾任职于珠海市香洲区审计局、湖北省审计厅财政处,2017年9月至今就职于格力金投,历任公司财务总监、副总经理。

  但最终表决结果显示,乔文健以56%的同意票当选,卫舸琪得票率仅43%。

  后续的董事长选举与总裁聘任议案中,格力金投的反对意见同样未能扭转局面。

  9月26日,ST长园召开董事会选举乔文健为公司董事长。代表格力金投的2名董事陈美川、邓湘湘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公司兼任总裁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董事以及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已超过公司董事总数的二分之一,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相关规定。”

  但该议案仍获通过。ST长园仅在次日匆匆公告称乔文健已辞去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9月30日,ST长园再度召开董事会,审议聘任强卫担任公司总裁的议案。资料显示,强卫自2010年起在ST长园旗下子公司任职,2024年1月起任公司副总裁。

  陈美川、邓湘湘2人再次提出反对意见,理由为:强卫自2024年1月起任职公司副总裁至今,公司共召开了13次股东大会,强卫仅有1次列席。上述履职情况,有违《公司章程》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规定。但该议案仍以7票同意,2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

  多次反对、多次失利,格力金投推动ST长园规范化治理的努力屡屡碰壁。而乔文健当选董事长、强卫出任总裁的结果,意味着即便吴启权离职,原管理团队仍牢牢掌控公司运营权,股东间的治理僵局进一步固化。

  公司内控问题凸显

  对于原董事长吴启权的突然离职,有接近 ST 长园的相关人士认为,核心原因或是为了对一宗可能再次提出的关联交易“避嫌”。

  今年7月,ST长园曾秘密召开董事会会议,一项核心议案是审议《关于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收购方之一为深圳启恒创智,其主要权益持有者为吴晓林,正是时任董事长吴启权的亲属,并因此构成关联交易。

  经表决,现场至少有两位非独立董事对该议案表示反对,理由包括:出售长园共创股权存在核心优质资产流失风险,以及本次关联交易定价存在不公允的风险。该提案因此被否决。

  ST长园今年半年报显示,长园共创总资产16.62亿元、净资产2.74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超4190万元,是长园主要子公司中唯三在上半年实现盈利的企业,且盈利规模仅次于长园深瑞排名第二。

  回顾过去几年,长园共创的业绩也颇为亮眼。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5.70亿元、7.74亿元、8.71亿元,实现净利润8412万元、1.21亿元、7208万元。

  可见,长园共创确实是上市公司旗下较为核心的优质资产。而为什么要将“下金蛋的母鸡”转让给原董事长的关联方,ST长园尚未对此公告解释原因。

  回顾过往,在吴启权担任公司高管期间,ST长园曾屡有财务造假以及资金占用等问题。

  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3年,吴启权历任珠海运泰利自动化设备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2016年,他进入长园集团董事会担任董事。2017年至2025年9月,先后担任长园集团副董事长、董事长。

  2020年,深圳证监局调查发现,2016年、2017年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通过虚构海外销售、提前确认收入、重复确认收入、签订“阴阳合同”、项目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等多种方式虚增业绩,导致长园集团2016年至2017年报告虚增营业收入总计3.5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总计3.03亿元。

  今年4月,ST长园披露2024年年报。据年审会计师事务所陈述,公司存在被时任董事长吴启权控制的企业运泰利公司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况。

  后经查明,2023年至2024年,长园集团全资子公司预付给多家供应商的款项,被供应商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了运泰利控股,占用金额最高时为4.9亿元。

  截至 2025 年 9 月 26日,ST长园收到关联方支付的资金占用利息 2158.98 万元。虽然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本息已尽数归还,但公司因此在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今年4月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导致股价下跌,众多投资者受损。

  公告显示,吴启权对此事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

  解除退市危机需跨越多重难关

  虽然资金占用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但如何加强内控治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才是关键。

  负责核查资金占用问题的会计师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ST长园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可能存在缺陷,且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方资金占用具有故意性和隐蔽性,导致无法获取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比如吴启权及其关联方的完整银行流水,所以无法确认是否还存在其他利益输送情况。

  ST长园表示,公司目前已成立专项整改小组,由总裁牵头,联合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全面自查,聚焦内部控制关键环节,通过内部协同监督深入排查潜在风险。

  同时,该会计师也表示,虽然向公司管理层了解董事会和管理层将制定的整改措施,但是由于期后未执行内控审计,他无法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是否在期后得到有效整改。

  按照上交所退市制度相关规定,连续三年被出具内控非标意见会面临强制退市。

  同时,ST长园因为财务造假问题,正在面临多起投资者的重大诉讼,可能要因此承担巨额赔偿。

  目前公司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第五大股东沃尔核材均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长园集团提起了民事诉讼,涉案金额分别约为5.72亿元、5608.11万元。

  2025年3月,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长园集团支付山东至博赔偿款3.45亿元。公司曾公告不服该判决并计划提起上诉,但接近ST长园的相关人士表示,该上诉已经撤销。

  同时,半年报显示,ST长园已经支付了股民诉讼赔偿款3.46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已经赔偿山东至博3.45亿元,但未按照重大诉讼披露相关进展,仅通过定期报告披露。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定期报告与临时报告属于不同性质的披露形式,二者不可替代。

  据ST长园今年1月披露的新增诉讼进展显示,12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已立案;129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达成诉前调解,公司向129名索赔投资者支付补偿款共计830.91万元。

  而此次因为关联方资金占用,导致公司被ST,可能再次面临更多投资者的索赔诉讼。

  ST长园因虚假证券陈述引发的诉讼纠纷,可能对其产生多维度不利影响。财务层面公司可能因败诉承担巨额赔偿,短期内将直接削减利润,恶化财务状况。长远来看,影响正常运营资金分配,削弱在研发、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的投入能力。此外,负面舆论扩散会使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影响公司后续融资计划,增加资本获取难度。

  而在业绩层面,曾作为新能源“优等生”的ST长园,近年来却陷入亏损的泥沼。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34.7亿元,同比下降0.9%;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4699万元变为亏损3.4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从曾经的李嘉诚概念股,被市场青睐的资本市场白马股,到如今麻烦缠身、业绩下滑甚至接近退市边缘,ST长园正在一步步跌落谷底,股价也从最高28.47元/股跌至如今的3.48元/股左右。

  如何化解自身退市风险,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内控隐患以及推动经营质量改善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当前公司股东和管理层最为迫切的问题。而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的减持,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