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材料迎破局信号?大基金三期首投曝光
“高端光掩模基板国产化率还不到3%。”
“我们正全力推进技术验证与产线建设,目标是替代进口。”
两句话,一个来自行业研报,一个出自企业内部人士。一边是近乎真空的国产份额,一边是明确的技术突围意图——国家大基金三期旗下国投集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近日完成对南通晶体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认缴出资1亿元,持股25%,推动其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4亿元,相关工商变更已于2025年11月完成。这是大基金三期通过该平台公开披露的首个落地项目。
事件概述
南通晶体专注于高性能合成石英材料的研发,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刻工艺中的光掩模基板制造,属于芯片制造的关键上游材料环节。目前该领域高度集中于美国康宁、德国贺利氏、日本信越等国际厂商手中,国内自主供应能力极为薄弱。此次投资标志着国家资本在关键材料“卡脖子”环节的实质性落子。此前虽有计划参投拓荆键科,但尚未完成交割,因此本次南通晶体项目成为大基金三期明确落地的首个案例,凸显政策层面对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优先级排序。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大基金三期旗下基金投资南通晶体对股市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市场信心和带动相关个股上涨。大基金三期的投资体现了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投资者对半导体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南通晶体获得投资后,其母公司中天科技作为主要股东,股价可能受到积极影响。同时,该投资行为引发市场对半导体材料板块的关注,有望带动板块内其他企业股价上涨。
大基金三期的投资促进半导体板块整体发展,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国产替代进程。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涵盖制造、设备和材料等细分领域,助力产业链协同升级。南通晶体致力于打破高端光掩模基板“卡脖子”局面,大基金的投资将加速其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历史经验显示,大基金一期和二期成立后均曾推动半导体指数上涨,此次三期投资落地亦被视为积极信号。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此次事件涉及的核心题材为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国家大基金持股,相关人气个股为中天科技(600522.SH)。
中天科技是国内特种光缆与光通信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光通信及网络、电力传输、海洋系列三大板块,长期位居海底光缆、OPGW等领域国内市场第一,是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核心供应商。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赛道,已建成用于400G/800G硅光模块研发的COB高速光模块实验室,并实现工业级光模块批量交付,切入高端光通信器件领域。
公司控股子公司南通晶体获国家大基金三期通过国投集新入股,认缴出资1亿元,持股25%,中天科技仍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60%。南通晶体专注高性能合成石英材料,产品用于半导体光刻工艺中的光掩模基板,技术对标美国康宁、日本信越等国际巨头,目标是突破高端材料国产化率不足3%的瓶颈。
此次投资为国投集新成立后首个公开落地项目,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支持信号意义。叠加中天科技自身财务稳健——2025年三季报显示营收379.74亿元(同比增长10.65%),归母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1.19%)——市场预期或因子公司资本运作和技术进展而提升,带动母公司估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