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药业刚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财报沟通会,却因为几个关键信息点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三大业务全线营收萎缩,以及创新药管线密集推进背后的巨额研发投入。这不仅是一次财务数据的披露,更像是一场战略转型期的“压力测试”。
在说明会上,管理层坦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国外制剂、国内制剂和原料药三大板块收入分别下滑3.4%、15.1%和9.5%,总营收减少约8亿元。而第三季度出现亏损的核心原因,正是战略转型带来的短期阵痛。其中,仅创新药研发费用化投入同比大增54%,就直接拉低利润超1.1亿元。与此同时,管理费用因新基地投产带来的折旧、环保和人力成本上升而增加1.5亿,财务费用也因汇兑收益减少而多出4500万。
但如果你只看到“下滑”和“亏损”,那可能忽略了华海药业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陈保华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明确指出,公司正全力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升级,聚焦“仿创协同-全球运营-价值升级”。这意味着,华海不再满足于做一家传统的仿制药出口大户,而是要向高壁垒的创新药企业跃迁。
我最关注的是它的两个核心在研产品:HB0025和HB0034。前者是一款抗PD-L1/VEGF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已在内膜癌和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中展现积极疗效,有望年内启动III期试验;后者针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还是国内首个自研抗IL-36R抗体,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更关键的是,它已拿到美国FDA孤儿药认定,打开了国际市场想象空间。
面对投资者关于现金流是否吃紧的质疑,管理层回应称财务结构稳健、融资渠道畅通。这话听起来稳妥,但我认为背后其实藏着风险与机遇的博弈——当前医药板块整体承压,华海股价也在近期下跌1.56%,成交额达3.39亿,显示资金分歧明显。在这种环境下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考验的不仅是资金实力,更是战略定力。
我的看法是:华海药业正处于从“制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临界点。短期业绩承压不可避免,但如果HB0034能顺利上市,HB0025后续临床进展顺利,那么这些投入就可能转化为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长引擎。眼下市场给的估值不算高,关键就看谁能熬过转型阵痛期。
说到底,这不是一家追求即期利润的公司,而是一个在赌未来的布局者。你敢不敢跟?